去年,我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向东。
村中,安静,鸦雀无声。不时的一阵狗吠,鸡鸣与鸟语,让人在外多年的情结瞬间释然,心情一下如释重负,不由得猛跑几步,像个孩子一样,屁颠屁颠的。山与水和梦中的略有不同。但还是那一座座山,也还是那一汪汪水。儿时的玩伴和父老乡亲出来拉着你的手,和你拥抱,嘘寒问暖,关切的问这问那。触景生情,眼角还有些许湿润,说不出的一种感觉。
记得儿时整天都抱着一条小花狗,形影不离。还得牵着弟弟,得照顾着弟弟的冷暖和安危,不得违背,那是父母交给的任务,因为习惯了在种循环,我也是在哥姐的无微不至的关照下成长的。父母是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的,我记得那时家里面还有八口人吃饭,你想一天得吃多少东西呀。还要供四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小子上学。记忆中的学费是一块八毛钱,那时的一块八毛钱已经很值钱了。农活中,有时母亲干活直不起腰了,就顺势在地里躺上一会,是我亲眼看见的,一辈子都没忘,但你永远都会忘不了的。
闻鸡起舞的含义也许只有母亲最懂,因为每天都要给我们煮早饭,在天不亮之前就得吃完上学,不管身体安否,还是风霜雪雨。晚上也许十二点了还在堰塘给我们洗衣服。我记得还在上三四年级的时候,也许是真的懂事了,我们上学的四个弟兄就商议,为了让妈妈多睡会,我们自己起来煮早饭,一人一天。提议了很长时间妈妈才应允了,妈妈说我们还小,怕引起火灾,那时用的是风箱和烧柴禾,可怜的妈妈又多了一个喊我们起床的任务。那时没有手表和钟之类的,凭鸡叫,妈妈也就练就了听鸡叫的本领。一般鸡叫三道至四道时就喊我们起来得了,时间刚好够。我佩服妈妈听鸡叫的本领,莫法,我想是给逼出来的。母亲还随时给我们说的那时的我们像一窝燕儿,你现在去观察一窝燕儿的时候,你自然会明白当中的辛酸与苦累,燕儿飞了,也许燕妈妈又多一份牵挂,担忧与思念。
离开家乡后,每年的母亲节,我还会给母亲去一封信,记得有一年我是这样写的;;妈,今天是你的节日,我想你了,儿为您准备了一株忘忧草,希望你远离烦恼和忧愁,你那冷吗?记得增减衣物,还开心吧,别太贪玩了,记得按时回你天堂的家,回家时别忘了带上父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