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70|评论: 0

新村新景入画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00万株樱花、黄金宝、油用牡丹等花卉苗木争奇斗艳,2000万平方米内春意盎然;以“千亩草场万只羊”为目标的黑山羊种源基地建成投产,49万亩蚕桑、有机蔬菜、绿色水果产业基地活力无限;450个新村聚居点、8个新农村综合体、20个幸福美丽新村相继建成;530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603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400个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陆续上岗......
     当这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聚集到乐至,跃然于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中时,究竟是怎样一番模样?走进这个美丽的县城,它将用天然秀美的青山绿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记忆给出一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完美答卷。
     村美城靓 新村生活“引领时尚”
     5月22日,雨后清晨的薄雾还未淡去,天池镇牛栏店村村民唐伟忠早早地起床洗漱、吃早饭,一切收拾停当后,他准备到新村的活动广场上运动运动。同一时间,孔雀乡孔雀寺村的杨候云则打算到镇里看看最近需要的一些农资化肥......
     “现在生活好着呐!”在建成的新村里,家家户户水电气全通,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集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广场丰富了大家的生活,楼房错落有致,院落宽敞整洁。说起周围的变化,高寺镇梨子湾村的童先林最有发言权,“以前村民的房子低矮破旧,现在还是在原来地方,住的却是现代小楼房!”据高寺镇党委副书记晏飞介绍,2014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在全省全面推开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梨子湾村依托原有农村风貌,以修旧如新、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模式,正式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按照方案,这个小山村以原有农田、农房、地域特色为自然底本,通过融入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摇身一变”为一个个处处彰显着耕读文明、田园风光、地域特色以及乡村情趣的美丽新村。
     而这,只是乐至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的一个生动注脚。2014年,乐至依托生态优势,将新建、改造、保护结合,通过“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型、微田园”的建设模式,统筹兼顾农民劳作半径和耕作方式,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建“一区两带三片千村”新农村建设空间形态,推进农民向新村适度规模集中,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变居民。同时在新村设计中保留房前屋后、前庭后院,栽瓜种菜、采桑养蚕,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特色和乡村情趣,融入现代小洋房的建筑元素,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记忆在新村永远定格。
     据了解,2014年,全县整合各类财政项目资金4.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6亿元,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450个、新农村综合体8个、幸福美丽新村20个,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和旧村庄改造7630户,新村覆盖率达40%。
     幸福,不仅仅停留在新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善,示范片内的产业支撑有着更加深刻的改变。
     围绕增收和脱贫做强产业支撑,乐至确定了蚕桑、畜牧、蔬菜、林果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以童家、回澜、石佛等乡镇为核心的蚕桑产业示范区,以通旅、龙门、双河等乡镇为核心的畜牧产业带,以中天、大佛、劳动等乡镇为核心的优质蔬菜产业带,以孔雀、良安、高寺等乡镇为核心的林果产业带。
     发展不会止步于此,更高的追求正在变为乐至更美的明天:规划到2020年,建成乐黄路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成遂资眉、成安渝两条高速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带,建成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897个新村聚居点、480个幸福美丽新村,农民入驻新村率达到80%。
     如今,一大片“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正在乐至这片土地自然生长,一副副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农村画卷也将完美呈现。
     产村相融 现代农业展现“园区活力”
     在幸福美丽新村的定义中,“业兴”被放在了首位。而以绿色种养殖为特色的“五大万亩农业示范园区”,则为乐至新村建设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围着园区转、新村围着产业建、园区融入产业中。”乐至县委书记万志琼认为,立足新村建设,充分利用乐至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生态经济增长极,是“家富、人和、村美”的充分条件。
     童先林是乐至县高寺镇梨子湾村的一名普通蚕农,自乐至启动建设“桑-菜”“桑-草-牧”“桑-禽”“桑-粮”“桑-中药材”的新型发展模式以来,童先林先前单纯的养蚕生活变得忙碌了起来:每天前往桑园采摘桑叶,剪掉桑枝种桑枝菌,剩下的桑叶拿来养蚕,到了桑果满枝头的季节,一家人更是忙着采摘桑果售卖、酿酒,“另外我们还要在桑树下套种沙参等中药材。别看这样一块小小的桑园,带来的收入可观着呐。”童先林细算了一笔账,新嫁接的果桑进入盛果期,每亩能产1000公斤左右,每公斤的桑果按6元来算,就桑果的收益就在6000元左右;桑园套种沙参,每亩可产沙参500公斤,按市价20元一公斤,亩产值将近1万元;废弃的桑枝可用来种植食用菌,每亩收入在4000元左右;再加上桑园养蚕的3000元收入,一亩桑园的年收益超过2万元。
     据了解,2014年乐至桑园综合开发利用9.6万亩,占全县桑园面积的74.4%,桑园开发和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值25010万元,同比增加1350万元,增长5.7%。
    “包括蚕桑产业在内的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乐至百姓幸福生活中的一笔财富。”乐至县委农办雷建国主任介绍说,乐至依托全国绿化先进县、“中国黑山羊之乡”特色品牌、优质桑园以及景区文化优势,整合政府、社会、群众三方资金,按照“大园区+多业主”的模式,规划建设了以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川中黑山羊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园区、圣美园畜牧科技示范园区、陈毅故里农耕文化示范园区为主的“五大万亩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实施“园区景区化”+“新村景点化”,将特色种养殖业、新村建设、文化旅游和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等串联起来,推进乐至现代农业产业全域化,更大范围内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新村建设为落脚点,整合高寺葡萄、童家桃花、劳动梨花、石佛莲藕、蟠龙水域、孔雀林业等景观资源,打造乐至生态农业旅游环线。
     目前,全县共有乡村星级农家乐52家;五大农业园区已经示范带动全县建成各类大小农业园区90个;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60家,带动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5%;发展优势蚕桑、有机蔬菜、绿色水果产业基地49万亩。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同比增长13%,乡村旅游收入7.4亿元,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25%。
     绿色增长 生态乐至“渐入佳境”
    “最美新农村,好似一幅画。”春暖花开的季节,从乐至县城出发,沿318、319国道驱车前往附近的乡村,行走间,不仅可以聆听蓝天下绿树的沙沙细语、溪流的潺潺之音,还可以观两侧绿意悠悠的农田美景,赏夏日乡村清幽与鸟鸣虫语的相融相生.....
陈燕是良安镇黄连咀村的一位普通村民,长期在外打工的她现在每次回到村子里特别喜欢在阳光普照的天气里约上几个人,或是沿着水泥村道散散步,或是坐在庭院内晒晒太阳、聊聊家常,“想不到我的家乡也可以像城市一样美,以前我真反感出门,走哪哪都是又脏又臭。现在不一样了,感觉就像是城里人住在别墅区,甚至比他们还好,因为咱们这可算是纯正的氧吧了……”跟随着陈燕贪恋的目光,记者满目触绿,“生态氧吧”的感慨瞬间充盈脑海。
     村美,美的不仅是新村的风貌,更是环境的优化。
     作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全省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乐至以新村建设为依托,充分挖掘自身的独特资源,推进全民植树造林,促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1%,并确定到2016年新栽植红椿10万亩、核桃5万亩,在做优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做大生态资本。
    与此同时,为破除农村的“陋习”,彻底改变居住环境,乐至以提升城市承载力为目标,对规划的美丽新村进行了农村农业的污染“大扫除”: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一体化处理模式,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鼓励生态种养殖、科学种养殖,不断“消灭”餐厨、农药、化肥等各种可能产生污染的源头,重点突出新村环境的优化和美华,实现“山清村美”;规划建设新村道路管网、绿化设施等建设,力争形成“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绿色格局;推进水污染防治,强力收回水库、河流网箱养鱼承包经营权,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实施县城中水回用工程,解决绿化和城河冲灌用水。
     截至目前,全县25个乡镇场镇全部实现“乡乡通”天然气,建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603个,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400个,户用沼气池占适宜农户的83%,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如今,幸福美丽新村,已经成为乐至新农村建设的一股洪流,以锐不可挡之势在乐至迅速蔓延开来,所到之处,一幅幅更加幸福美丽的新村发展的华美画卷也顺势铺展开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