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三月廿)
温馨提示:洗澡时,在水中加入数滴风油精,浴后会有浑身清凉舒爽的感觉,还有防治痱子、防蚊叮咬、祛除汗臭的作用。
★本期导读★
★油盐酱醋调味用品巧保存
★四个有损腰椎的不良习惯
★陪妈妈过个温馨的母亲节
★正确读解睡觉为啥会打鼾
★辨清三症状,再吃感冒药
★孩子为啥不愿和同伴交往
★瘦身瘦出脂肪肝是咋回事
【生活百科】
油盐酱醋调味用品巧保存
----------
很多家庭对油盐酱醋的存放不太注意,通常是买了直接放着用。殊不知油盐酱醋的存放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小编这里就教给大家一些存放的常识。
>>植物油
盛植物油的容器,不要用塑料和金属材质,可用陶瓷或玻璃瓶。盛油前应把容器洗净擦干,装油后加盖密封,存放在干燥避光处,可以减少油脂与空气、光线、高温接触的机会。另外,用过的熟油不要和生油掺在一起。
>>动物油
熬动物油时,可熬老一点,除尽油渣,趁油未凝结以前,加入食盐适量,搅拌均匀后,放入瓷罐内,加盖密封,放阴凉处。隔一段时间烧开一次,能延长贮存时间。
>>碘盐
碘盐应放在干净的容器内保存。遇热、受潮、风吹和日晒等均可使碘挥发,因此,应将买回的碘盐放入有盖的瓶、罐内,不可开口存放。在炒菜或做汤时,尽量晚放碘盐,以减少碘的挥发。
>>酱油
酱油含有营养成分,微生物容易繁殖,特别是热天,酱油表面会产生一层白膜,这种白膜是因为不洁的容器和尘埃使酱油受到污染而引起的。可以在酱油表面滴几滴食油,与空气隔开,细菌不易生长;也可向酱油里放几瓣去皮大蒜,防止酱油变质。
>>醋
醋中所含的醋酸,有很好的杀菌和抑菌作用,但也有些霉菌耐酸,使醋变淡,产生霉臭气味。因此,买回的散装醋应先用纱布过滤,然后加热煮沸,冷却后装入洁净的瓶中,盖严备用。
【健康生活】
几个有损腰椎的不良习惯
----------
优美的背部弧线、优雅的走路和站立姿势都需要强健的腰椎来维持。一旦腰椎不好,驼背、佝偻等问题就随之而来。你的腰椎还好吗?下面,来看看日常生活中几个有损腰椎的不良习惯。
1、睡软床
正常脊柱有一个"S"形的生理弯曲度,睡觉的时候姿势不好、枕头过高、床垫过软,均不利于脊柱的生理弯曲度,使腰肌紧张、僵硬、血液循环不畅。所以,我们睡觉时的枕头高度和床垫软硬度要适中,床垫硬度以人睡在上面不会凹陷变形,舒适为宜。
2、贪凉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会使正常神经水肿和发炎,腰背部肌肉紧张,整个腰部血液循环下降,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冷空气的刺激不利于腰部血液流通,刺激神经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使疼痛加重。所以我们要使腰部防寒保暖,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3、长期久坐
长期从事坐位工作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司机、工厂流水线工人等,腰背痛发病率高。长期久坐,腰椎处于后弯状态,腰部肌肉韧带均处在紧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腰肌和腰部韧带长期紧张,会出现慢性的劳损,对腰部的稳定性和保护性下降。因此坚持工间操或工作时间变换体位很有意义,我们可以每坐20-30分钟就站立一下、走动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
4、剧烈运动
有患腰椎间盘突出者,禁止任何球类运动和单侧运动。剧烈运动同样会使腰椎间盘突出者破裂的纤维环伤口撕裂,加重突出。特别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神经由于髓核的压迫刺激出现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剧烈运动会加剧突出物对神经的摩擦刺激,不利于神经水肿和炎症的消退。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禁止剧烈运动。
【非常提示】
陪妈妈过个温馨的母亲节
----------
母亲节就要到了,如何给含辛茹苦的母亲一个意外惊喜很重要。很多人选择给妈妈买一束花、送一些精美礼物这样的方式。其实,子女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关心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快乐,同样是孝顺的重要内容。下面,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母亲节的几种温馨过法。
>"常回家看看"更温馨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子女关心老人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家庭更为突出。客观地讲,如果不能常回家看看,至少应该经常电话嘘寒问暖,节假日抽时间回家看看,及时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陪妈妈做个健康体检
妈妈总说"我很好,我很健康"的话语,因为她怕你担心,会选择隐瞒;不要满足于每次见面或通话时说声"保重身体",因为,真正保重母亲身体,要靠我们的行动。作为子女,对母亲应多一份关爱和宽容。陪妈妈做个健康体检,送妈妈一份健康大礼。
>陪妈妈回到有着青春回忆的地方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每次妈妈讲述当年"上山下乡"的事,总觉得好像听故事一样,心中难有触动。长大后,终于知道生活不易,慢慢地也就开始理解妈妈当年的艰辛。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不妨陪着妈妈回到有着青春回忆的地方,重温青春岁月,感受这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母亲的曾经。
【家庭医生】
正确读解睡觉为啥会打鼾
----------
许多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殊不知这些人多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睡眠呼吸暂停),即睡眠过程中的呼吸突然短暂停止现象,这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源头性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可引起慢性间歇低氧、二氧化碳潴留、胸腔负压增大等,在此基础上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黏度增高,高凝状态、纤溶系统异常等,导致许多“泥沙”在血管中堆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高血压、冠心病。
睡眠呼吸暂停危害严重,患者及家人都应高度关注。如果家里有人打呼噜严重、睡觉总张口呼吸,那么家人就要观察其呼吸情况。从呼吸突然暂停时开始数数,超过10个数(大约10秒钟)才恢复呼吸或一个小时内有5次呼吸暂停,就需要去医院就诊。作为患者,如果夜间常被憋醒,晨起后总头晕、头痛,白天嗜睡,记忆力进行性下降,尤其是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尤其是晨起高血压,夜间发生心绞痛等),也要及时去医院做睡眠呼吸监测检查,这是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指标。
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多由咽部组织塌陷并阻塞气道造成,其治疗措施主要围绕气道进行,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改变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保持侧睡、不要喝酒等。体重增加时,脖子会变粗,咽部脂肪增多,导致气道变窄,从而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如果总觉得鼻子不通,就要去看医生以排除隐患,因为鼻子是人体的小空调,在防止病菌进入人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使用呼吸机,把空气持续地送进气道,利用压力撑开咽腔,可以改善睡眠中的呼吸状况。对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很有效。第三,如果打鼾是由于某些地方“长”得不对,可以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解决。例如去除鼻息肉或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手术去除肿大的扁桃体和肿大的腺样体,做下颚手术使下颚及舌前突,以扩大气道,都可以使睡眠呼吸畅通。第四,戴上口腔矫治器,使下颌前移,扩大口腔、咽腔的空间,使气道处于打开的状态。
【用药宝典】
辨清三症状,再吃感冒药
----------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5月13日报道,季节性过敏和普通感冒的症状往往令人“难辨真伪”,不少人因此选错药,耽误治疗。
“流鼻涕、鼻塞、鼻子痒、打喷嚏、咳嗽、疲劳等,出现这些症状,你很难分辨清楚,是感冒了,还是过敏了?”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过敏症专家米歇尔·利尔博士提醒,通过以下细节,能帮你自己或孩子弄清楚到底得了哪个病。
1.鼻涕颜色。在春夏季节,得普通感冒时的鼻涕多是黄色、黏稠的,而过敏多是水样较为清晰的清鼻涕。
2.眼睛痒。皮肤黏膜瘙痒是过敏较为典型的症状,如果除了鼻子痒、打喷嚏、咳嗽之外,眼睛也红痒,多是过敏所致。
3.轻微头痛、发烧。这两个症状在感冒时较为常见,过敏时少见。
如果判断为普通感冒,就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感冒药了。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家庭医学系教授威廉·休斯顿介绍,患者仅感到头痛、肌肉酸痛,伴有轻度发热,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就足够了。
如果感冒伴有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过敏症状,则需要选择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的感冒药。但要注意,这类药物会引起打瞌睡、嗜睡的副作用,白天工作,尤其是驾驶、操作精密仪器或高空作业的人,切不可服用含“敏”或“苯”的感冒药。
有的人感冒时不发烧,但会咳嗽,患者可选择没有“氨酚(对乙酰氨基酚的简称)”,但含有右美沙芬的感冒药,如美敏伪麻溶液等。
因过敏引起上述症状的患者,可选择氯雷他定(如息斯敏、开瑞坦)、西替利嗪(如西司韦、仙特明)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或非索非那丁(如敏杰、阿拉特)、地氯雷他定(如恩理思)等第三代抗组胺药。后者比前者的副作用小,但价格通常贵一倍。
【育儿宝典】
孩子为啥不愿和同伴交往
----------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会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他玩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孩子不愿意主动和同龄人交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胆小而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针对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1.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总是强调孩子的弱势,说孩子"不会交往、胆小"等。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并对他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其实孩子本来没有父母想像的那般胆怯,在父母不断的责备下,反而会变得愈发退缩不前。所以,要能及时看到孩子的优势和每一点进步,并用鼓励的话语传达给孩子,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有的父母总担心孩子在外面会吃亏,以致于对他们过度保护,造成孩子性格唯唯诺诺。但是,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和人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父母要放下自己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减少对孩子的溺爱,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动手做事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3.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发达能力。可以通过多向孩子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提高他们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每天拿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有趣的小故事,并和他一同讨论故事中的意义。培养孩子变得会说、爱说,为他与人正常交往打下基础。
4.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些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经常带孩子出去旅行、串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让孩子学会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体验交往的乐趣。或者把别的孩子请到家里来玩,让孩子从关系较近的孩子身上学别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并能交到朋友的朋友,然后逐步延伸到更多的孩子身上,让孩子逐渐和别人走出家门,进行更广阔的交往。
【专家点津】
瘦身瘦出脂肪肝是咋回事
----------
136****4589:我一向对自己的身材严格要求,由于在过去一年里没管住嘴,腰上鼓起了“救生圈”,我下决心要减掉。去市场批发了好几箱水果,用来节食减肥。坚持了一段时间,我感觉胃口不好,体重也明显降了,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这是个好现象。但我也发现,自己不时想吐,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出于警惕,我去医院检查,却不想被诊断为中度脂肪肝。可是,一向听说脂肪肝是胖人得的病,瘦人也会得吗?
专家回复:脂肪肝患者,除了肥胖、饮酒的原因之外,营养不良也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从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来说,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糖是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物质,也是每天饮食中摄取最多的营养物质。过度限制饮食,会引起身体营养不良,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这个时候身体就会调动贮存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蛋白质到肝脏这一中转站进行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使用。其中,脂肪的分解需要霉的氧化才能进行,长期进食不足,会影响这些霉的合成,如此便会出现脂肪运送到肝脏后不能及时分解,导致脂肪在肝脏滞留的情况,同时脂肪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也因霉的缺乏不能及时运送出肝脏,加速脂肪肝的形成。
对于营养因素造成的脂肪肝,防治从饮食上着手效果要胜于用药,因此需要患者学会“挑食”。
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患者应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鸡汤、鱼汤等,控制脂肪摄入量,加上平时多运动,加快脂肪消耗,可有效治疗脂肪肝。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则在控制脂肪摄入的同时,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虾、豆制品、奶制品等。这类食物既能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促进肝脏内脂肪向外运送,给肝脏减肥。
责编:元弘 编辑:张关林
一份手机报,N种特权专享:四川手机报(包括本手机报)隆重推出“读者VIP特权”服务,只要你是四川手机报用户,你将享受到N种特权服务!点链接看特权详情http://vip.scsjb.cn
温馨提示:健康生活报,生活更健康!感谢您订阅《四川手机报-健康生活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可将这种先进快捷的阅读方式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四川移动用户发短信“JK”或“913”到10658678即可订阅,3条/周,逢周一、周三、周五发送,您也可以通过转发本条彩信与亲朋共享。
请您及时删除已阅读彩信,以免内存不足影响接收。如接收不正常,可拨打10086进行人工咨询。如果您使用的是iphone手机,您可以点击屏幕最上方的“时间显示条”,即可从第一页开始阅读。
对本报的建议和批评,可发短信到10658678913告诉我们。您也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电话15114068607咨询更多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