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66|评论: 0

[活动] “中国房颤日”健康公益讲座暨《心房颤动防治指南》新书发布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50605095705.png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或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群发生率为1%-2%。据估计,欧洲大约有600万心房颤动患者,美国有510万患者,中国大陆有800万-1000万。房颤都发生在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患者数将逐年增加。预计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颤”有哪些危害?
1.快速且不规律的房颤可是患者心悸、胸闷,心理上感到焦虑和恐惧。
2.持续性房颤可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3.由左心房血栓所致的失血性卒中等一系列疾病严重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苦不堪言,甚至威胁生命。
6月6日-中国房颤日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心房颤动患者数目庞大,但公众对该病的症状、危害与治疗手段缺乏了解,患者的就诊率低。中国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欧洲和美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比例是的中国患者的9-10倍。分析其原因,不仅仅是一些患者对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包括一些心血管专业医生也如此。他们高估了抗凝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低估了抗凝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
     2013年,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等八个医疗预防卫生学会成立了中国房颤联盟(CNAFA),旨在促进公众觉醒,促进房颤的预防和治疗。联盟将每年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各地卫生医疗机构在当日开展活动,包括义诊、宣传等。在第一届“中国房颤日”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时任主任委员马长生公布了《中国房颤防治倡议书》,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副主席张海澄领读《房颤防治百字宣言》。
《心房颤动防治指南》内容介绍
QQ图片20150605095816.png
    本书作者张维本博士为临床外科医生及医学生物学家,有趣的是,他本人由于疏忽了自身高血压的治疗,也患上了心房颤动。频繁发作的心房颤动导致其焦虑、失眠和恐惧,生活质量极低,不得不寻求药物、导管消融甚或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他是临床医生出身,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参考了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关于心房颤动的权威文献后,结合病情给自己制订了一套治疗计划,效果是良好的,未经非药物治疗的心房颤动由发作明显减少至最终随访三年不再发生。
    张博士并不排斥心房颤动的现代治疗,他认为,结合目前欧美“房颤指南”推荐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措施,采用针对病因和增进心脏总体健康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一些房颤个体是可以推荐尝试的。
  《心房颤动防治指南》从两个方面满足读者:搜集和阐述有关房颤的最新研究资料和理论,适于医学同行和公共卫生相关人士;大众化语言阐述的内容,病案实证、病情问答、亲身经历以及特别附加的“病人须知”适合于房产病人、家属和公众。
【讲座暨新书发布会时间】2015年6月6日 10:00-12:00
【讲座暨新书发布会地点】新华文轩•成都购书中心(一环路高升桥路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