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白墙绿瓦的房子绕以碧水清池,一条条富民强村的大道辅之青草绿树,这样优美的景色让走进乐至县龙溪乡花祠堂村的城里人都羡慕得直咋舌。干净的水泥路、整洁的村居,门上挂着“星级示范户”荣誉牌,门类齐全的农家书屋、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书屋里的农民看书、下棋,孩子在健身广场上嬉戏……一幅其乐融融、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生活图景。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要有一个好的载体。”近年来,龙溪乡党委、政府围绕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多载体带动,全方位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目前,全乡已建成农家书屋11个,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文化信息共享网站点11处,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文艺队伍1支。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阵地平台的组织优势,对农民群众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培训和农业技术服务。 今年40多岁的王小东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说起他的创业史时,他深有感慨:“农技专家的帮助,教会我技术,让我圆了多年的创业梦。”受王小东的带动,现在周边很多农户也养起了猪。花祠堂村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采取大户带动、结对帮扶等方式,村民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并通过协会的运作模式,将“学”很好地转化到“用”上来,为农户产生效益,增加收入。目前,全村种植大户近20户,种植面积500余亩。 与此同时,乡党委不断延伸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推精品、树典型。目前,全乡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聘用农村保洁员67名名,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每日清扫、按时清运的日常保洁管理目标,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在着力增强农民道德素质、科技水平的同时,乡党委推行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拓宽农村民主管理渠道。推行“四议两公开”,把村务公开的主动权交给群众,变“公开什么就看什么”为“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让群众更加了解支持村干部的工作,让村干部清清白白地干事。结合阳光村务工作,对村级事物流程化管理进行监督,有效提升了村级事务的管理水平。 “如今,农村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关键还得靠大家。”花祠堂村支部书记江隆润福说。现在,农民群众之间与邻为友、互帮互助的多了,邻里不和、说长道短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打架闹事的少了;无私奉献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科技致富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新事新办多了,陈规陋习少了。生活渐渐好起来的村民更加注意生活品质的提高,改厕、改水、改居,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村民开心地说:“现在家里漂亮了,住着安心舒服,让我进城都不愿意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