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乐至县龙溪乡花祠堂村,一排排生产标准化、栽培基地化、设施现代化的食用菌钢架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不少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木耳、平菇、鸡腿菇,忙得不亦乐乎。小小的食用菌,正为该村种植户带来大大的财富。 抱团发展好 产业落后村念活“土地经” 过去花祠堂村只有零星几个散户在种植食用菌,产业底子薄,技术环节差,该村食用菌产业不温不火。 近年来,乡村干部意识到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决定念活“土地经”,引导村民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让群众切实增收致富。 有了惠农政策,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热情被激发,越来越多的创业人士返乡流转土地种植起了食用菌,形成了较大规模。 据了解,目前该村食用菌种植户已有50余户之多,形成6个食用菌家庭农场和100万棒食用菌的种植规模,食用菌产业发展得顺风顺水。 生态效益佳 食用菌驱动循环农业 “我们坚持生态循环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本地多种资源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花祠堂村村支书江隆润告诉记者。 在乡村随处可见的桑枝条作为原料制作食用菌栽培基质,减少了资源浪费。“利用玉米芯、桑枝、杂木屑等农业废料来发展食用菌种植,不仅能保护环境,废物利用,还能提高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种植大户黄燕说,仅她一家食用菌大棚一年就能消耗30吨各类废料。村民们原本拿来焚烧的废料,却能拿到食用菌种植户这里卖个好价钱,既能保护环境,还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记者在灵泉庙村300余亩柠檬园内看到,食用菌大棚产生的废菌棒成为了上等肥料,该乡发展的苗圃基地和地膜花生也都利用起了肥效良好的废菌棒。 食用菌产业走上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的良性循环路,逐渐在国道319沿线村形成食用菌、柠檬、蔬菜、水产养殖特色产业带。 产业发展大 种植户尝甜头 今年初,花祠堂村种植食用菌的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介绍,今年花祠堂村食用菌预计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 走进花祠堂村兴欣家庭农场,农场主邓会中正在细心查看即将成熟的木耳,眼看过两天就能销售的木耳长得圆润通透,他一脸的喜悦。 “去年纯收入就有十余万元,现在我的食用菌大棚里有5万多个菌棒6个品种的食用菌,预计今年效益更加可观。”邓会中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在食用菌种植大户邓刚的钢架大棚内,凤尾菇进入了丰产期,在大棚内务工的留守村民正将采摘来的凤尾菇打包装箱,即将用货车拉往外地食用菌收购公司销售。“目前凤尾菇、平菇等销售走俏,不少种类的食用菌批发价格都能达到3.5元一斤。”邓刚看着菌棒上长满的凤尾菇,喜不自胜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