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华人都怀揣着一份清华梦,这份清华梦就是在平凡的人生历程中为祖国献身、为人民谋福祉的崇高而淳朴的理想。在2003年9月起开始实施“启航计划”至今的逾十年间,一批批优秀的清华毕业生积极奔赴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单位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启航计划”的故事,将一个个平凡却心系祖国人民的毕业生故事与大家共勉。 清华育我,我报祖国
——记热能工程系博士毕业生李汶颖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0/20150717/59671437115918087.jpg李汶颖,四川德阳人,2006年进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10年免试推研至热能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曾任热能系团委书记、带班辅导员等职务。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等荣誉。毕业后,将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 清华,教我育我的地方 临近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回首清华九年的点点滴滴,李汶颖的内心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感恩。“清华这九年的栽培,让我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最重要的是使我锻炼了能力、磨练了意志、锤炼了品质。” 本科快节奏的课程任务让李汶颖学会勤奋踏实,学会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时间管理;博士五年磨一剑,则不仅让她放下了浮躁,更训练了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社会工作,让她开拓眼界、全面发展;清华特有的集体教育,让她学会奉献,培养了大局意识…… 她深知,清华赋予了自己太多太多,唯有肩负起清华人的责任,才能不负母校的教诲。 投身西部,回报家乡 李汶颖来自于西部,但她从小就梦想能在北京学习和工作。然而,命运的安排彻底改变了她曾经的梦想。2008年,李汶颖上大二,她的老家汉旺镇遭遇了毁灭性的地震,她失去了一部分亲人和朋友,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成为了一片废墟。那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也第一次让她真切地感受到家乡和我之间如同脐带一般的关系。 地震后,她亲眼看到家乡在全国各方的帮助下得到重生,可她认为,自己远在北京读书,还未有机会为家乡出过一份力。时至今日,李汶颖的内心深处总是存在一种对家乡的愧疚之情。学成毕业后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努力回馈家乡,不仅是她的一种故乡情结,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多次去西部支教和社会实践,她逐渐感受到西部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特别是知道去年清华大学与四川省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了解了四川对人才引进和扶持的政策后,更让李汶颖坚定了回到家乡四川工作的决心,也成功地说服了她的丈夫跟她一起“回家”。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开始,李汶颖已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在学习和科研之余,李汶颖一直双肩挑,无论是在团委工作,还是担任带班辅导员或者助教,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她都全心全意地为同学们服务,在学校里彻底地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承诺。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李汶颖也有过迷茫。“我也对自己为什么做科研感到困惑,找工作时屡屡因博士头衔而碰壁,不时会羡慕已经硕士毕业早早工作的同学。我的导师总是劝诫我们,年轻人不要太功利,不要太执着现在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用,总有一天会有用,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直到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面试,李汶颖才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汶颖参加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的招聘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江油参加了材料研究所的面试。当李汶颖看到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仍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为中国的国防事业甘做一颗螺丝钉,他们的精神和对优秀科研人才的渴求深深地打动了她。李汶颖这才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所接受的严格的科研训练和为祖国人民服务的目标,能在这里可以找到用武之地。 做辅导员多年,总是号召同学们“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选择了清华,就是选择了责任”、“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而当这样一个机会真正放在李汶颖自己面前时,她果断地拒绝掉了其他条件优厚的工作机会。原来,当年喊的口号,喊着喊着,已经深深地刻入了李汶颖的血液骨髓“辅导员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担负起青年人的责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清华人应该做的事。”。 毕业不是终点,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将一直指引着李汶颖,相信她将在九院继续践行“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目标,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供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编辑: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