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节 准备开办小煤窑的老板,首先要找人看地。这个看地不是看风水,而是看山脉的走势,以确保山包里面的岩层里夹有煤层。须知,即使规模很小的煤窑,投资至少也在十几万元,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绝对开不得玩笑的事。这方面有经验的老矿工是内行,他们可以给老板提出建议。如果确认有煤的山包正好处于老板自己的承包地内,则是最好的“地利”。如果是别人的承包山林,则只需在煤窑进口的地方,付给承包地的主人几千元的补偿金即可。 其次要考虑煤的运输问题。岷江出山间这一带的山谷中,国道213 线沿河谷蛇形期间,开煤窑的地方一般距公路不远。从煤窑到公路这一段,修条简易便道就行。那种用柴油机做动力的小四轮拖拉机,因为设计了副变速档位,爬坡性能优越,加上其转弯半径小,几乎可以当北方的驴一样使用。因此,汽车上不去的地方,挖出的煤可以用小四轮拖拉机转场,运输这一块也不是问题。 如果在很陡峭的山坡发现煤层,又没法修路,是不是就没法开采了呢?不是。其实,世间所有的聪明智慧就在劳动人民的头脑中。他们会在挨近山坡的边沿,挖个坑,再从坑口往下直达下面山沟的路边建个小水池样的坑,修条很狭窄很浅的小沟将两个坑连起来。挖出的煤堆放在上面的坑里,然后从山间引来泉水往坑里灌。待水量达到一定值后,将小沟口拦煤的木板抽开,就那么一点水,一次可将好几吨煤从坡上冲下来。最后从下面路边的坑里将煤装车即可。 第一次看见那样放煤下山,感觉很惊奇。似乎那点水还没有将坑里的煤淹透,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在瞬间将数吨煤冲到山下来?现在才明白,那淹了水的煤,对于近七十度的山坡来说,就是泥石流了。每一次用水冲放煤炭,都是一次小型的泥石流爆发。尽管只是很小的沟,里面流淌的却是真实的泥石流。初次见这样放炭,听到那“轰、轰”的闷响在山谷间回荡,颇有山崩地裂之感! 如果因地势不能一次将炭冲放到路边,则在挖煤的地方,就近引来泉水,进行淘洗。刚挖出的含有杂质的煤称为统煤,放进木板搭成的水槽里冲洗,因纯煤炭比里面的煤矸石、石块轻一些,纯煤被冲到水槽下端的池子里。在水槽中余下的煤矸石、石块叫“荒”,用很宽的“荒耙”将荒从水槽里清除抛弃。而池子里积成下来的纯度较高的煤,则叫“精煤”。 精煤用人力或畜力运到山沟的路边煤场装车出售,当然,精煤的价格要比统煤高得多。当年,曾看见山区的妇女,背了满满一背篼精煤,从狭窄、弯曲、湿滑的山道下到煤场过磅。她一次背了多少煤呢?现在的人们即使有再大的想象力,都不会得出正确结果。整整的200公斤,这不是笔误,确实是200公斤,也就是400斤。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深为人体的巨大潜能而惊叹不已! 也有用马或驴子驮运。在马背的两边套上竹筐,就可从山坡上将精煤运下来。一匹马一次可以运回三、四百公斤,比人力运送的效力高多了。这种竹筐的下部有个可以打开的底笆,到了煤场,赶马的人将底笆打开,框子里面的煤就自动卸下,很方便。马儿走的次数多了,它们自己会认路。有时赶马的人还在后面走,马儿已经回到装煤的地方。 都说驴子有倔脾气,但驴子一般在北方,南方人很少见到驴子发脾气。实际上马也有倔脾气。当年,有一次到赶马运煤的朋友处探望,和他一起走了当天运煤的最后一趟。最后一点煤只够一匹马驮运,给它装上煤后,它自己开始往回走了。 原本以为另一匹马“打空手”返回它很乐意,但这只是人的想法。事实上,那马见没有给它装货就将它往回赶,它心里不乐意,顿时倔脾气也就上来了。站在那里,四蹄像上了钉子,无论主人怎么推拉就是不挪身。 眼见前面那匹马独自转过山头看不见了,主人担心它的安全,不得已,只好从马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马心”:在两个竹筐里各放上几个石头。马儿在负重的情况下,很乐意的往回走了。俗云:驴子性,驮重不驮轻。确实是这样。 看来,赶马人识马性很重要,而对于即将开煤窑的老板来说,识人性更重要。在正式施工之前,他要处心积虑的寻找一位品行好、技术好的工人来当煤窑的“管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