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32|评论: 0

灾难来了怎么办?巧念避字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_Nc0703ez_4.jpg
在灾害发生前标记的撤离路线指示
m_Nc0703ez_2.jpg
监测人员演示农房垮塌监测器的安装方法
m_Nc0703ez_3.jpg
达川区金垭镇的地灾提醒牌
6月27日至30日,我省迎来今年以来覆盖范围最广、降雨强度最大的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全省地质灾害频发。多年来,我省地质灾害隐患较严重,地灾高发、易发的局面依然存在。


自然灾害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灾害发生前没有及时监测,群众没有防患意识;灾害发生后人员没有及时疏散,经验教训没有充分吸取。自然灾害怎么监测?防患意识如何培养?人员怎么疏散?救灾体系如何完善?


近日,记者查找到了2014年四川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走进了案例之一的达州市达川区金垭镇金莲村实地探访,并请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给予了防灾避灾建议。




【听指挥看信号】
案例: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时间:2014年8月9日凌晨,灾害类型:泥石流,结果:避免了651名村民伤亡



回忆起2014年8月9日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画面,丹巴县东谷乡党委书记徐富智至今心有余悸,“从凌晨2点过到4点,二卡子沟一共发生了17次泥石流。有几次,泥石流夹杂着石头翻滚下来,直接冲进房子里,就像看灾难片一样。”



所幸,1521名群众及时有序撤离,无一伤亡。群众是如何跑赢泥石流的?2014年8月9日凌晨1点58分,位于上游三卡子村监测点的专职监测员发现沟内水流出现断流、沟两侧坡体出现滑塌的现象。二卡子村、东谷村、国如村也发现沟内水流变小的异常情况。“泥石流要来了!”依靠平时在县里地灾防范培训积累的知识,二卡子村监测员玉红敏锐意识到危机就在身边。



发现险情仅是第一步,如何组织群众撤离?“监测员就是‘司令’,他们可以直接发布撤离指令。”徐富智说,把层层上报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转移撤离,“省下的可就是救命的黄金时间。”将临灾处置权下放到一线,是东谷乡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安全转移的关键。



当天凌晨2点,三卡子村监测员安文多一边组织群众撤离,一边燃放烟花和冲天炮。烟花照亮夜空,冲天炮“砰砰”作响,伴随着锣鼓声、喇叭声,村民们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丹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倪光全告诉记者,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常伴有巨大的咆哮声,传统报警器——锣鼓和喇叭的声音会被淹没,效果受制,尤其是在山区,预警作用更加有限。“大概是在前年吧,也是在八九月份主汛期的时候,我参加的一个婚礼,伴随着巨大声响,灵机一动,这不是挺适合预警的。燃放烟花和冲天炮,不仅更容易让村民听见、看见,烟花的火焰还能照亮路线,更便于撤离。”此后,丹巴县国土资源局立刻进行试验,并形成报告,开始在全县推广。



“靠大量监测员形成的监测体系很关键。”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丹巴县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逐点落实专职监测人员,近900名监测员实现全县619个地灾隐患点全覆盖。“群测群防工作从没有责任的义务监测,向有明确责任的履职监测转变。就像编织了一张大而密的网,信息通过这张大网跑得通畅,同时不遗漏任何一个人、一处角落。”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大量专业的监测员,群众心里就有了底。



【守秩序莫贪财】
案例:达川区金垭镇罗家嘴滑坡成功避险,时间:2014年9月13日凌晨,灾害类型:滑坡,结果:避免了28名村民伤亡



2014年9月13日凌晨2点,达川区金垭镇罗家嘴金莲村9组的14户村民在自家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从12日起,金垭镇开始下起瓢泼大雨,村上地质灾害监测员潘光均在12日晚上9点还给这14户人家依次打了提醒电话。“潘光均的电话我们接到了,可就是有一个侥幸心理。”79岁的村民刘开秀告诉记者,她和老伴罗荣贵住在那房子里已经一辈子了,从来没有出过事。“一个是舍不得那房子,二一个是我们当时觉得也不可能出事。”罗荣贵说。



13日凌晨2∶30,听见外面有人喊“快跑”,躺在床上的刘开秀和罗荣贵起身抓起雨伞就冲出了家门。由于之前全村早已设置好了逃离路线并进行了多次演练,14户村民,包括年纪最大的刘开秀和罗荣贵共28人无一人受伤。“逃出房屋后大家第一时间汇合到撤离路线,手拉手形成一条线,上坡下坡都由村干部和年轻人带领,大家互帮互助有序撤离。”村支部书记马舜告诉记者,撤离时守秩序是关键,否则各跑各的,还会出现人群的碰撞或踩踏,造成二次伤害。



“还好跑得快,不然真要和房子一起塌陷下去了。”事后刘开秀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今年6月中旬,记者来到事发点金莲村9组看到,当时因地灾受损的房屋旧址依旧在原地。达川区国土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向博指着当时的塌陷坡面说:“9组的农房地基大都在斜坡上,其地质以红砂岩、泥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为主,遇水易软化、易崩解。”



“最关键的是,村民千万不能有贪财之心。”金垭镇党委书记冯裕霖告诉记者,去年金莲村9组那场滑坡虽然给村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但生命更为重要。冯裕霖说,经过平日里对全镇农民的说服教育,大家心里都已有了数。



【安装监测报警器】
案例: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时间:2014年7月8日凌晨,灾害类型:泥石流,结果:避免了105名村民伤亡



“靠专业监测报警器也至关重要。”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7月8日5点左右,攀枝花市局部突降暴雨,仁和区前进镇1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导致该镇胜利村江边组出现滑坡危险。凌晨5点30分,滑坡裂缝专业监测报警器发出报警响声,监测员唐良章迅速通过手摇报警器发出撤离信号,仅仅5分钟后,受威胁的29户105人便全部紧急转移至安全地带。5点40分,泥石流来袭。由于预警及时,转移果断,未造成人员伤亡。



而在达川区金垭镇金莲村,达川区国土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黎小林向记者展示了全镇都在使用的房屋墙壁裂痕监测器。“这是国土资源部统一发的,用钉子将监测器和绳子固定在墙壁的两端。”黎小林告诉记者,如果地表发生横向或竖向位移,墙壁也会同时受力,监测器能第一时间感知力的变化并同时发出“滴滴”的尖叫声。



“在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部署滑坡裂缝专业监测报警器等专业监测设备,及时捕捉灾前变形破坏等敏感信息,能够为避险转移争取宝贵时间,有效降低因灾伤亡和财产损失,成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有力补充。”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监测技术是核心】
案例:通江县长坪乡东坡村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时间:2014年9月11日凌晨,灾害类型:滑坡,结果:避免了15名村民伤亡



“2014年9月11日,通江县长坪乡东坡村滑坡灾害能够成功避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监测。”据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9月10日下午2点,长坪乡东坡村村委会在组织本村监测员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例行巡查时,发现该村三组碑坎上滑坡隐患点存在变形迹象,村委会干部迅速组织了受威胁的5户15名群众紧急转移。



“地质灾害具有复杂性、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单纯依靠群众的传统经验判断,无法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险情变化趋势及其危害。”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9月4日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凉山督导组专业技术人员,对美姑县瓦西乡拉洛村小学滑坡隐患点进行了现场复查,发现裂缝有进一步变形的迹象,督导组便立即要求学校马上停课、周围农户迅速避让。这才让去年9月17日拉洛村小学滑坡灾害实现成功避险成为可能。



“全省几万个地灾隐患点,全部落实了至少一名专业监测员,这样一支基层监测员队伍,是实现成功避险的核心。”该负责人说。



【搭建地灾预警平台是趋势】
案例:蒲江县鹤山镇白塔村5组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时间:2014年8月1日晨,灾害类型:滑坡,结果:避免了13名村民伤亡



第一时间监测到的地灾信息如何快速传递?近日,记者从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目前成都已建立起了一个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据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能以短信、电话、传真等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市政府相关部门、镇(乡)政府、景区管委会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收到信息后会立即上岗到位,24小时加密监测,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避让转移。”负责人说。



“有一个具体案例。”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8月1日早上,蒲江县突降暴雨,鹤山镇白塔村5组约600平方米的斜坡整体下滑,体积约1500立方米,造成4户村民农房不同程度受损。因提前转移避让,成功避免了13名村民因灾伤亡。



“成都探索建立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通信平台,能够及时将气象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传达至预警区各级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为当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前决策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争取了时间。”该负责人表示,蒲江县鹤山镇白塔村5组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证明了加强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决策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是实现科学高效防灾的有效手段。”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