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熊芙蓉 到过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人,都知道东河口堰塞湖畔,原东河口小学那一杆飘扬的国旗。学校被地震吞没了,那一面国旗就像一种象征,在一棵高大的梨树挚起的旗杆上,迎着春风,招展。 清明时节,记者再次来到东河口,习惯性地凝望着那一面国旗。咦,梨树开花了!虽然经过了山崩地裂时劈头盖脸的摧毁,经过了堰塞湖洪水的浸泡,那一棵在危难中保护了105名孩子生命的梨树,那一棵支撑着国旗的梨树,仍然怒放着雪白的花,透射着顽强的生命活力。 梨树曾经依附的小学没了,曾经与梨树为伴的,东河口小学幸存的老师和学生,如今安在? 我们驱车来到青川县红光乡中心小学,已是下午放学时间,东河口小学的四位老师,与孩子们跳着绳,打着乒乓。他们的状态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走出伤痛。 红光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民介绍,全校现有7个班,223名学生,24位老师。原东河口小学幸存的4位老师全部合并到中心小学任教;原东河口小学的学生,六年级毕业学生在关庄中学上初一,一部分孤儿被亲戚领走,分散全国各地,另一部分孤儿到了山东日照集团学习,还剩10多个学生在青川红光乡中心小学,分别插入各个相应的班级。 在地震中为抢救学生受伤的何悦老师,在省外治疗以后,如今已回到学校,校方给她安排了学前班课程。她的腿还有些微拐,目前处于半休整状态;杨国学老师年龄稍大,没有当班主任了,上几个班的科学实践与创新课程;陈劲松老师负责住校生的管理;何爱华老师教一年级语文。 课间一刻钟,或者放学以后,4位老师经常聚在一起,打打乒乓球,或与孩子们聊一聊生活和学习情况,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对于过去的东河口小学,他们不愿意提起,因为那是他们永远而刻骨铭心的痛。 4位老师中,只有陈劲松老师是双职工,其余3位老师都是半边户,如今都住板房,没有宅基地,永久性房屋没地方修,村民可以报名搬迁到邛崃,他们却不行。 “我害怕儿子放假,放假回家以后就没地方住。”何悦如今住在学校,周末回到关庄板房,他担心暑假期间关庄的板房也要拆,红光中心小学的板房也要拆掉建永久性住房。何爱华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担心。 杨国学老师担心的更多,红光中心小学校修建永久性教学楼,是不会修教师宿舍的,他的家被山体吞没,爱人也在地震中遇难,身上还背着沉重的贷款。到邛崃他又报不了名,原地又不能建房,而他又临近退休,身边还跟着一个小儿子,他担心退休以后就没地方住了。 “一心扑在工作上,什么也不想,只能这样,政府总要想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吧。”老师们说,他们只能向前看,这样就会少一份痛。 【新闻回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东河口小学下午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还未响起,特大地震发生,王家山从头顶呼啸而过,顿时飞沙走石,学生乱做一团,杨国学老师果断命令仓皇外跑的学生“抱住梨树”,四合院教室哐啷一声朝三个方向垮塌。108名学生因层层围住梨树而得救105名,7位教师幸存4人,何清芳老师因抢救学生牺牲,何悦老师抢救学生受伤,何天义、何发贵老师遇难。 2008年11月12日,地震遗址公园建立,学校遗址被保护起来,那颗救命的梨树也被人们称为英雄梨树,那面撕碎的红旗被作为地震文物收藏起来。 来源:广元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