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397|评论: 7

[转帖]借贷消费走进你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4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花明日钱 理财观念新
借贷消费走进你我

  住房贷款———拥有自己的家
  大学毕业的小张从事电脑工作,年近30岁的他虽然有了一些积蓄,但要买上一套像样的住房还有较大困难。眼看婚期将至,他与女友商定,用自己积蓄的8万元作为购房首期付款,剩余的向银行申请10年期个人住房贷款。
  他俩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工资标准,两人年收入7万元左右,每年偿还贷款本息3万余元,剩下的工资足够日常开支,10年还清不成问题。于是,他们以购房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今年国庆,他们喜结良缘,搬进了自己温馨的新居。
  在一家企业打工的王某,恋上一位打工妹。两人虽然收入不高,却实实在在过了几年城市生活,想在市区拥有一套住房。几年下来,两人已有了一定的积蓄,但买房仍差2万多元。他们拿着自己的有效证明和个人购房协议书,来到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申请个人住房贷款。中心对其资信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基本符合贷款条件,马上发给3万元贷款。日前,他们已拿到新房钥匙。
  综合消费贷款———迎合大众消费
  孙先生花30万元买了一套100 多平方米的住房,到装修时实在拿不出钱了。于是他与妻子商量,决定申请个人消费贷款8万元,好好装饰一下新房。根据他们的收入情况,这笔贷款不到3年就可还清。孙先生感慨地说:“今天花明天的钱,合算!”
  小罗是政府机关公务员,月收入虽然稳定,但比较有限。后来,单位分给他一套78平方米的住房,小罗和未婚妻欢天喜地,积极筹款,总算把房子买了下来,可结婚要买的家具、电器却没了着落。他俩商量后,决定通过银行消费贷款来解决。于是,他们就近到银行申请一笔4万元个人消费贷款,添置了新婚必需品,最终喜结良缘。
  据不完全调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位居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的第二位。
  汽车贷款———早圆汽车梦
  某客运公司需要购买和更新一批车辆,但落实到承运个人后,一些人因资金不足而无力购买。其中3位个体车主了解到可以申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立即各自申请了17万元。不久,车主们如愿以偿地开上了新车。
  一个从事物资回收的老板一直想拥有一辆自己的小汽车,无奈由于家底薄、资金少,无力购买。恰巧,他在媒介上看到银行开办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信息,带来了购车希望,于是申请了一笔6万元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再加上自己平时积蓄的钱,购买了一辆新款小汽车,圆了多年的购车梦,为开拓业务插上了翅膀。
  助学贷款———满足求学人生
  去年,小雪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她的父母高兴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叹气和惆怅:供孩子上大学需要几万元,开学就需要交纳各种费用1万多元,怎么办?聪明的小雪全家求助银行,申请了一笔3000 元的个人助学贷款,把孩子送进了大学。今后,他家还会申请第二笔、第三笔贷款,直至小雪读完大学。
  孟某的父母原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后企业改制,母亲下岗,加上身体不好,没有再找活干,三口之家就靠父亲500 多元工资维持生活。孟某去年考上大学,学费每年需上万元。为了孩子,孟父走进银行申请了一笔个人助学贷款,送女儿走上求学之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贷消费模式的巩固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只有2%左右的收入花在耐用消费品上。随着分期付款模式的推广,信贷消费日益被接受,到80年代,已有11%的个人收入花在耐用家用制造品上。从那以后,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增长速度每年达到4.7%,远高于耐用工业品的增长速度。

  美国经济增长由生产驱动到由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间。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原因是经过100年的工业革命,人们的收入已增加不少,消费需求自然会上升,消费占经济的比重当然要上升;同样重要的原因是,到那时,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开动机器就能生产很多东西、很多产品,已经成为事实,工业产能开始过剩,到了“你要多少,我就能生产多少”的地步,于是,生产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瓶颈,消费需求才是瓶颈,完全就像今天的中国经济所处的状况一样!

  问题是如何促进、推动消费增长?当然,最好是收入都增加。但是,在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的情况下,有什么方式松解消费的瓶颈呢?

  这就又回到分期付款或说按揭贷款上。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私人汽车。即使到今天,除了房子以外,汽车仍然是多数个人最大的“大件”(另外,对有些人,还有私人飞机、游艇等等)。汽车按揭贷款是从根本上完成美国向借贷消费模式转型的一件事。

  在私人轿车面世的初期,从1899至1909年间,每辆车的价格从1559美元升到1719美元。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年收入才800美元左右,私人汽车主要是有钱人的消费品。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简易型“Model T”汽车,定价850美元,其目标是让千千万万个普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自己的车。这么低的价,的确让福特销量大增。但其价格还是高于一般家庭的年收入。靠现金购买只能把市场扩大到一定的规模。

  1913年,一个叫L.F. Weaver的人在旧金山成立美国第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向普通大众提供汽车消费贷款,买车者只需付1/4的预付款,剩下的分期付。这个行业此后快速发展,1917年美国有几十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到1922年时有近1000家,到1925年则上升到近1700家。

  这中间有一段富有启示的经历是,1916年,一个叫Edward Rumely的财务顾问向福特公司创始人递交了一份很长的报告,建议福特公司自办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为其汽车经纪商和顾客提供低息贷款,以此保证其市场份额能上升。他说:“或许是由于人的本性,更多人愿意先买车、后分期付款,而不愿意等到有足够多现金时,才一次付清买车。”可是,福特回答说:“我们的车非付现金不卖!”

  不过,通用汽车公司的老总不觉得借钱花有什么不好,那只不过是把未来的收入预支到今天,你未来的收入和今天的收入,不都是你的收入吗?加上通用汽车的车价一般是福特的两倍左右,按揭贷款所提供的分期付款安排对通用汽车尤其效果更显著。1919年,通用汽车成立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专门为其汽车的销售服务。

  结果如何?1921年,福特公司仍然最大,其汽车市场份额为56%。可是,到1926年,它的龙头地位让给了通用汽车公司。虽然两年后,福特公司也推出自己的汽车按揭贷款公司,但已经晚了。自那以后,福特永远做了老二。

  到20世纪20年代末,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普及到美国各种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市场。像通用汽车那种靠“信贷促销”制胜的策略,在各个行业竞争中,被广泛使用,谁不提供“先买后付”,谁就会被击败。

  1910年,全美国的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总额只有5亿美元。到1929年,上升到70亿美元。20世纪30年代那一年中,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借贷消费就这样在美国社会扎根了。

  为什么分周、分月或分季付款在现代社会中是更合适的金融安排呢?我们前面谈到大卫·拉普卡的故事时,说到他未来年收入很多而今天没现金,所以,他要靠金融产品帮他跨时间转移收入。此外,也因工业革命改变了个人收入跟时间季节的关系。以前,农业社会时期,“青黄不接”是常事,秋收时期粮食多、收入多,但在春夏时期则没有,而且往往吃不饱,所以,农业社会的借贷,往往是春夏季节借入,秋收时节还出,是两点式的支付安排。

  可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让大家都变成工薪阶层,按月获得工资收入,工资不一定高,但每个月的收入基本等同。为了适应这种变革了的新方式,针对个人的金融借贷支付安排也应该是“次数多、金额小”,月供最理想,与月薪相呼应。于是,很自然地,以分期多次付款为特色的贷款安排就普及开来。

  借贷消费不道德吗?

  美国向借贷消费增长模式的转型并非没有争议。事实上,美国以基督教为主,教会最初极力反对借贷消费。19世纪中,一种普遍的看法是:那些借钱消费的人一定是自我约束力太差,道德境界欠缺,因为他们是这么贪图享受,以至于今天的收入用完还不够,还要透支未来。

  就像中国社会一样,美国社会历来对借钱投资、借钱经商,都能接受,因为这些投资是赚钱,是用钱赚钱,所以,付利息投资、借钱投资不是贪图享受,而是进取向上。可是,如果是借钱消费,那不能接受,因为那是在把钱花在吃喝、花在享受上,而吃喝和享受又不能创造价值,是纯粹的付出。

  随着借贷消费越来越流行,19世纪末就有许多美国人呼吁抑制消费欲望,警告人们不要被贪墨所淹没,被债务拖得不可自拔。“借贷消费是恶魔”!美国当时的主流文化对借债消费看得那么负面,以至于即使自己借钱消费,也害怕别人知道,怕别人小看自己。1926年,一项民意测验发现,尽管有近一半人认为分期付款消费“蛮好”,但被抽样的人当中,每四人中就有三人说:“我的邻居借贷消费得太过份了!”也就是说,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分期付款消费不是坏事,但是对别人借钱花费的态度还是很负面的。而另一项民意测验中,只有1/4的人赞同分期付款消费,剩下的都持否定态度。

  尽管借贷消费到1926年时在美国已经很普遍,但社会舆论对这种做法继续很负面。因此,在伦理上,借贷消费面对一场社会文化挑战,就好像今天中国年轻人借钱消费,也被社会普遍责备一样。

  1927年,美国社会对负债消费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变得普遍认可。主要原因是,这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E.R.A. Seligman出版了两卷研究著作,《分期付款销售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stallment Selling)。他的第一个论点是,不存在什么“生产性信贷”和“消费性借贷”的本质差别,因为“消费也是生产”,没有什么只进不出的消费。他说,表面看,好像个人消费是把钱享受掉了,好像没有产出什么东西,但实际上,人的消费开支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如果个人住房舒适、开的车好、穿的正装潇洒,那么他工作得会更卖力、更勤奋,能做成的生意、能创造的价值也会多。亦即,个人消费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他的第二论点是,根据对大量个人借贷消费数据的研究分析,他并没有发现借贷消费使人堕落的证据。恰恰相反,正因为分期付款消费后,大卫每个月有月供,表面看这给他压力、使他日子难过,让他成了“房奴”、“车奴”,但实际上,那些分期付款消费的人反而因为定期要交的月供,使自己变得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强。

  Seligman教授的研究著作为借贷消费正名。1927年后,分期付款消费不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了,而是被社会广泛接受。到今天,大卫也好,其他人也好,不通过按揭贷款买房、买车、买家用大件,那反倒是让人觉得不正常了。

  从学理上讲,你今天买下房子、汽车,不只是今天、今年从中得到好处,而且只要你还住在其中、在开着车,今后每年都从中得到好处,那么,今后当然应该每年为其付费。这种分期付款的安排对于理顺个人收入流程跟消费流程的关系,不愧为精妙之作。

  借贷消费模式还会继续

  过去几年,住房按揭贷款市场走过头了,出现太多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结果造成今天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还在继续,对美国和世界的负面冲击还需要一段时期才能消化。尽管这次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但是,美国自19世纪末演变而来的、靠借贷消费带动的增长模式不会改变,其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也不会终结,在质上不会变,只是在度上会有收缩。

  道理在于上面讲到的,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已大大提高,不怎么费力即能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除非从今以后每个人每天的食物需要、生存需要出现根本性的增加,一天不是只吃三顿饭而是十顿饭,一人不是只穿保温所需要的衣服而是天天穿100层衣服,否则,这些历史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消费继续是增长的瓶颈。

  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人们因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各类基金等金融品种,其目的也在于安排好未来各种可能的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从而促进消费。总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发展,都是围绕着把人们从存钱压力中解放出来,进而释放消费动力。

  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发展模式不是美国专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实际上,中国现在也要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否则,中国只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市场。

发表于 2009-4-1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山彝人在2009-4-14 23:19:00的发言:

今花明日钱 理财观念新
借贷消费走进你我

  住房贷款———拥有自己的家
  大学毕业的小张从事电脑工作,年近30岁的他虽然有了一些积蓄,但要买上一套像样的住房还有较大困难。眼看婚期将至,他与女友商定,用自己积蓄的8万元作为购房首期付款,剩余的向银行申请10年期个人住房贷款.他俩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工资标准,两人年收入7万元左右,每年偿还贷款本息3万余元,剩下的工资足够日常开支,10年还清不成问题。于是,他们以购房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今年国庆,他们喜结良缘,搬进了自己温馨的新居。
在一家企业打工的王某,恋上一位打工妹。两人虽然收入不高,却实实在在过了几年城市生活,想在市区拥有一套住房。几年下来,两人已有了一定的积蓄,但买房仍差2万多元。他们拿着自己的有效证明和个人购房协议书,来到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申请个人住房贷款。中心对其资信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基本符合贷款条件,马上发给3万元贷款。日前,他们已拿到新房钥匙。
  综合消费贷款———迎合大众消费
  孙先生花30万元买了一套100 多平方米的住房,到装修时实在拿不出钱了。于是他与妻子商量,决定申请个人消费贷款8万元,好好装饰一下新房。根据他们的收入情况,这笔贷款不到3年就可还清。孙先生感慨地说:“今天花明天的钱,合算!”
  小罗是政府机关公务员,月收入虽然稳定,但比较有限。后来,单位分给他一套78平方米的住房,小罗和未婚妻欢天喜地,积极筹款,总算把房子买了下来,可结婚要买的家具、电器却没了着落。他俩商量后,决定通过银行消费贷款来解决。于是,他们就近到银行申请一笔4万元个人消费贷款,添置了新婚必需品,最终喜结良缘。
  据不完全调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位居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的第二位。
    助学贷款———满足求学人生
  去年,小雪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她的父母高兴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叹气和惆怅:供孩子上大学需要几万元,开学就需要交纳各种费用1万多元,怎么办?聪明的小雪全家求助银行,申请了一笔3000 元的个人助学贷款,把孩子送进了大学。今后,他家还会申请第二笔、第三笔贷款,直至小雪读完大学。
  孟某的父母原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后企业改制,母亲下岗,加上身体不好,没有再找活干,三口之家就靠父亲500 多元工资维持生活。孟某去年考上大学,学费每年需上万元。为了孩子,孟父走进银行申请了一笔个人助学贷款,送女儿走上求学之路。

同意"今花明日钱,理财观念新,借贷消费走进你我" 。当今是面对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老百姓手头没钱怎敢消费拉动发展?国家应该责令各银行尽快制发低息透支贷款鼓励老百姓有信心消费!要学习美国老太婆那样的消费观念才行!

发表于 2009-4-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今花明日钱,理财观念新,借贷消费走进你我" 。当今是面对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老百姓手头没钱怎敢消费拉动发展?国家应该责令各银行尽快制发低息透支贷款鼓励老百姓有信心消费!要学习美国老太婆那样的消费观念才行!


发表于 2009-4-1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花明日钱 理财观念新
借贷消费走进你我

发表于 2009-5-1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消费贷款真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借款人要讲信用,按时归还,如不按时归还,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有了不良记录,要想在贷就很困难

发表于 2009-5-2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借贷消费。

发表于 2011-8-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借了,到死才还的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