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朋友快乐和谐温暖幸福的“家” ——记南部助老之家成立一周年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空巢化,高龄化的形势日趋严峻。助老之家作为中国唯一新型、健康的居家养老模式,秉承着“为国家社会分忧,替天下儿女尽孝”的理念,将健康老年文化带进社区。南部助老之家成立于2014年6月6日,短短一年多时间,虽经历过一路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得到老人们的深深喜爱,得到老年人协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达130万,老龄比例18%,老年生活设施贫乏,老年娱乐场所单一,都让助老之家落成南部势在必行和民心所向。南部助老之家像一所微型的老年大学,针对老人开展各种学习班。英语班的老人们,通过一年时间学习,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问候语,在英语测试中获得奖励。去北京旅游时,在故宫遇见外国友人,老人们还主动用英语问候。外国友人对老人们竖起大拇指并合影纪念。国学班,让老人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弟子规》老人们都会背上几段。电脑手机班,让老人们学会微信,学会视频语音聊天,用现代通讯缩短了与远方儿女们的距离,让他们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老人。 每逢传统佳节,助老之家就像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一样,把老人们聚在一起吃百家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里情显得更加浓郁和弥足珍贵;元宵节,老人们在一起包汤圆比赛,一碗碗的汤圆老人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更是风趣多彩,一边唱歌一边包粽子,欢歌笑语飘扬在助老之家的每一角落里;每周末的游戏更是让老人快乐无邪的像一个孩子。“麻将比赛”“吃西瓜比赛”“击鼓传花”“绕口令”“运气球”“猴子卖桃”等,老人再一次在忘我的笑声里回到童年。 助老之家成立一年时间里,参加南部老年人协会的大型广场文艺演出达八次之多。老人们大多来自农村,文化层次不是太高。但在助老之家开展的各种文体班里勤奋学习,学会了军鼓,腰鼓,钱棍,舞蹈,歌唱,打太极拳等。在“五一”、“七一”、“重阳”、“国庆”、“元旦”、春节等文艺演出中,都能看到老人们带来新颖精彩的节目,感受到他们别致一格的朝气。让他们在晚年弥补了年轻时没有唱过跳过的遗憾,丰富他们精神生活的同时,还让他们再次找到人生的价值。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一群活泼青春的年轻人,每天为老人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寒冬时,他们会为老人们熬出一锅锅御寒的热姜汤,冬至节熬香喷喷的羊肉汤。酷暑时,他们为老人熬上一锅锅解暑的绿豆汤,细心的送到每位老人的手上,让老人们倍感温情。每个月还会有最特殊的一天,他们会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举办一个集体生日会,并为过生日的每位老人亲手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三八节”、母亲节,他们会为妈妈们准备一朵美丽的花儿,为妈妈们洗脚,捶背。节假日,他们还要上门看望留守孤寡老人。这群年轻人无私的奉献,让老人们的心田如沐浴阳光,温暖如春。感受到了助老之家就是快乐之家、和谐之家、温暖之家、幸福之家。 古人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关爱老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一种社会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祝愿南部助老之家越办越好,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老人。 (本报记者 吴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