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冷与热
雪郎
7月16日,清华大学首批录取通知书送达“准新生”手里,随通知书一起寄到的还有校长邱勇送出的礼物——《平凡的世界》。
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用紫色信封封装,信封上有“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一行大字,随每份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一套《平凡的世界》。校长邱勇在寄语中写道:“在祝贺你们即将进入清华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际,作为校长,我送给你们的第一份礼物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
看了这条新闻,一时间,我的心里如打开了五味瓶,有关《平凡的世界》的点点滴滴刹那间涌上心头,它的冷,它的热,如画卷一样慢慢展现于眼前。从最初的长篇小说联播,到如今的同名电视剧,与它一同走过来,见证着《平凡的世界》的奇迹。
在2015年的中国图书排行榜中,《平凡的世界》名次靠前,有的榜单甚至声称它超过了《红楼梦》。
回到家,听读高一的女儿说,就读学校的老师也把《平凡的世界》列为暑期课外必读书目。其作业之一,写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更有甚者,今年北京高考的语文作文中的微作文题目:“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平凡的世界》在列,其热可见一斑。
同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上半年热播,可谓执电视剧收视牛耳。
路遥文学奖的设立、流产,让人们又一次受到撞击。
评论界更是一次又一次召开研讨会、网站文化版组织有关专家对话讨论,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整体来看,都认为《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谁曾想,这样一部众人叫好的作品,它当初的出版之路却是一波三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曾这样回忆道,《平凡的世界》现在得到了巨大的收益,但是它的诞生比我们常人的想象难得多。当他第一部写作完的时候,全中国文坛充满期待,各路编辑纷纷跑到西安去约稿,最后他给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好多刊物也向他约稿,比如曾经发过他《人生》的《收获》杂志、曾经发过他《惊心动魄一幕》的《当代》杂志,但后来很多刊物看了这个稿子以后拒绝发表,这让路遥感到非常意外。第一部书发表在广州《花城》杂志上,陕西作家协会和广州《花城》杂志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作品研讨会。“没想到,评论家们对《平凡的世界》几乎是进行了全盘的否定,没有人说好话。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正面肯定《平凡的世界》的只有两位中国社科院资深评论家,一位是朱寨老先生,他也去了天国,另一位是蔡葵先生,只有他们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肯定了《平凡的世界》。”
白描回忆说,大家都在批评路遥,有些人说得很难听,说真难想象《平凡的世界》是出自《人生》的作者之手。路遥顶着压力写出了第二部,第二部干脆没有任何一个刊物发表,最后无奈在影响不大的山西《黄河》杂志上发表,评论家和评委们依然不看好。这个时候,偶然碰到了我和路遥共同的一位朋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叶咏梅,我们曾经是《延河》杂志的同事,她做了一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前绝后的事情——争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联播节目播出。虽然路遥第三部还没写,她居然作出了这个决定,还有幸请到著名的播音艺术家李野默先生。这一播出,在全国造成了巨大的反响,读者来信不断,读者的反响让我们的评论家和文坛改变了对这本书的看法。从此,《平凡的世界》由读者认可到专家学者的认可,成为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当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的艰难出版过程,与近三十年后的不同凡响形成鲜明对比,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原因。不仅要问,评论界不甚看好的为何能引起读者共鸣?不知当年掌握话语权的“砖家”今日有何话说?他们是否感到愧疚?因为他们的草率,差一点让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夭折。那样的话,是中国文坛的不幸,也是广大读者的不幸。所有读者、观众都应感谢叶永梅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她们所做的空前绝后的事情,才有今天的《平凡的世界》。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平凡的世界》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主要是将时代大环境的变化与小人物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小说原名《普通人的道路》,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占绝大多数。像孙少平、孙少安、润叶、润生、李向南、田福堂……他们的生活、理想、拼搏与我们习习相关。读它,有如在回忆自己的过去,有如在展望自己的未来。每一个读者,都可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接地气。作品中展现的亲情、善良、奋斗、正直,是成千上万人向往的精神圣地。
今天的年轻人,虽没有经历过那个体制转变的年代,但里面对理想的追求却是相通的,人们遇到困难需要的拼搏精神是相通的。正如田晓霞所说的那样,即使当一个家民,你也是一个与他人不一样的家民。奋斗精神是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全书的灵魂。我想,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近三十年后还能引起不同经历的人共鸣的原因所在。这种奋斗精神,有着宗教徒般的敬畏和虔诚;有了这种虔诚,进而转化为一种责任——对国家、对人民、对家庭、对亲人、对恋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奋斗的动力。“活着,就要时刻准备承受磨难!”“绝不能松劲!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这些话语,就是奋斗的旋律。在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当下,责任有如高原上的雪莲,让人心存念想,让人看到曙光。
《平凡的世界》的热、的伟大,在于它已超越了时代。路遥的伟大,在于他顶着巨大压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看完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你对他的成功不得不颔首赞许。人们往往只看到老板开奔驰、宝马,却没有看到老板住桥洞的时候。《平凡的世界》的冷与热,其中三昧,恐怕只有路遥先生才能说清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