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道街的抉择
学道街,位于邛崃文君广场西北,瓮亭公园北。学道的意思,按照百度的说法,有几种。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还有就是官名,就是学政,那是古代分管文化,教育的官员,类似现在的教育局长,文化局长。我取学习道艺之说。因为这条街道的北端有一所学校,邛崃一中,它原来是邛崃的最高学府,学道街以前是通往邛崃一中的的必经之道。可能因为交通拥挤,现在已经封门了。邛崃一中的前门改到了围城路了。现在的一中搬走了,它的旧址成了文昌中学。邛崃一中以前曾经叫邛崃中学,省中校,不过,小时候,大人都叫他考棚。估计过去应该是科举考试的地方。所以,学道街,被我的一个朋友称为邛崃的历史文脉发祥之地,
在学道街的北段西面,原来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城隍庙,城隍庙每个县城都有,但邛崃的城隍庙却以雕塑精美而蜚声国内外,据说一个外国传教士为邛崃城隍庙的泥塑写了文章,评价很高,说是川西民间泥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其艺术特点是,真人大小,来源于生活原型,栩栩如生。惩恶扬善的教化效果非常好。后来大邑《收租院》的创作者在谈到《收租院》泥塑时,也说他们创作《收租院》泥塑,是受得了邛崃城隍庙泥塑风格的影响和启示。不过,我也没有看过城隍庙的泥塑,只是从小经常听老人的绘声绘色的讲述而已。解放后,城隍庙被捣毁,改建成粮站。现在里面看到的是一座座废弃的粮仓。当地人告诉我,那些粮仓,很多是拆城隍庙的材料修的,
学道街的南段是瓮亭公园,据说是西汉卓文君的老宅遗址,应该有两千多年了。当年卓文君的老汉儿,在他的豪宅里,大宴宾朋,饮酒作乐的时候,卓宅的旁边,是不是就已经有了一条街,这就是后来的学道街,当然这纯属猜想,不足为凭。不过,从考察临邛古城的历史来看,学道街作为邛崃市中心最古老的一条街,应该有千年之久。
在学道街的东边,就是邛崃的千年县州衙门所在地,也是临邛古城的市中心现在叫海宁城和文君广场。我小时候非常敬畏这个地方。那里有邛崃的监狱,很高的土墙,很厚,有人说有一米5宽,人在上面随便走。墙上的拐角处有岗亭,荷枪实弹的战士威严地在墙上走来走去。进政府大门左手,有一道门眉上绘有獠牙突出,面目狰狞的彩色虎头像的小门,不过一人高,老人告诉我以前罪大恶极,要砍脑壳的犯人,就要从这道门推进推出。称为死门。原来里面的政府办公楼为苏联风格的两层建筑,砖木结构,宽大的回廊,砖木结构,极有特色,后来我曾经在里面上过几天班,木地板,办公地点宽敞明亮,完全没有压抑感,非常舒服。
不过,在后来城市的建设中,这些都被推平了,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平地突兀了几座二十几层的高楼。周边有好多商场,流光溢彩,熙熙攘攘,邛崃政治文化中心,成了繁华商业地段。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小北街,离学道街不是很远。那时,也经常跑去学道街耍,记得街上有好几棵桐麻子树,三合土的地面。学道街有一条叉街,叫三步石街,它连通瓮亭公园的后门,后来门封了,原因不明。学道街的房屋建筑,在我的印象中,与其它街的差不多。可能比小北街还好一些。后来,搬家了,人也变老了,没有了少年时的活蹦乱跳,因此好多年没有去过学道街了。学道街,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漠了。
去年5月份,邛崃老科协的领导组织几位老家伙,要对邛崃的旧城改造进行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旧城改造工作提点建议和参考,我是其中成员之一。大家找人座谈,现场考察,忙了一个月。完成了报告。
邛崃的西街下段,学道街,黄坝村老旧区,房子东歪西倒,破烂不堪,影响城市市容,是邛崃城的几块难看的伤疤。邛崃人反映强烈,历届人大政协,多有呼吁。这也难怪,我小时候看到的南河坎,完全是荒郊野外,那个滨河广场旁边,还有一座塔,红砂石砌就,高两米,有一孔,上有“白骨塔”三个字,旧邛崃县志也有记载,这是用来收掩死人遗骨的,以前我们看到它,从旁边通过,总有些毛骨悚然。现在上面却是高楼林立,别墅成群。但处于邛崃城里的几个城中村的状况,完全是上个世纪的状态,基础设施差、房屋简陋破烂、街巷狭窄、布局混乱、功能不完善、安全隐患多,几十年的风雨剥蚀,学道街,比我小时候看到的还差。那条三步石街,原来还是一条街,因为多年来住户都往街心扩建房屋,现在侵食成一条狭窄的巷子,仅容三轮车通过。破烂,潮湿,阴暗,低矮,拥挤,狭窄,肮脏,腐臭,是对这些城中村的主要感受。还有些地方,连粪水也要出钱找人挑出去倒。特别是学道街,在市中心,繁华地带,旁边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有这么一处反差如此强烈的地踏,与之相伴,使人嘘吁不止。
但是,要对它们进行拆迁改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城市拆迁,更是难上加难。利益的深沉纠葛和撞击,使人望而生畏。几年前,我开车到重庆旅游,沿途看了些县城,觉得非常漂亮整齐,破旧房子比较少,我打听他们旧城改造的妙招,他们说,是前些年进行的,那时候阻力不是很大,还有,就是得益于三峡工程,如果现在要改造拆迁,也恼火。
我们几位老家伙讨论稿子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旧城改造,不单单是城市形象问题,还是民生问题。要通过旧城改造,改善这部分人的居住条件。上海的棚户区很有名,我去看过,但是,邛崃的学道街,西街下段,谢巷子,其中大多数居民的居住条件,其恶劣程度,远远超出上海的棚户区。于是我们在稿子中提出了,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的精神,进行旧城改造,“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早日得到改善”。后来,听说中央省市,又出台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来推动棚户区改造。
这是邛崃千年难遇的良机。
但是,根据我们的考察情况,我们对旧城改造能不能取得成功,仍然心存担心,矛盾太多了,纷繁复杂,利益的冲突太大了,这块骨头太硬了,太难啃了。
没有多久,听说开始进行了学道街的改造工作。我去了几次,拍摄改造前的学道街和其它棚户区。我用平实的镜头来观察,来记录。那时,拍摄的人还不是很多,很多住户好奇,围了上来,和我交谈。不知为什么,在交谈中,我居然成了政府的说客。我把我了解的情况,对他们作了解释。我帮他们算账,利弊对比,劝他们,抓住机遇,搬迁算了。这种居住环境条件,确实太恶劣了。当时给我的感觉,那些住户,还是满开通的。不过,一个住户笑着问我。你是不是政府派来拍照的啊。我也笑着说,不是。
对于学道街的改造工作,我们只能在旁边观注而已。但不久前听说,经过漫长艰苦细致的工作,学道街的搬迁签约同意率达到了99%,达到了实施改造的标准。这块硬骨头终于啃下了。学道街的改造势在必行,我们几个老家伙,摆起这件事,作为邛崃人,也感到欣慰。
学道街的改造,是临邛古城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临邛古城走向现代城市的脚步印记。这届市委政府,在邛崃旧城改造,城市发展的政绩,会在邛崃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千年学道街选择了拆迁,这是正确的抉择。我也希望那些居住条件恶劣的居民,由此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学道街要拆迁了,这是好事,但作为邛崃人,总有几分淡淡的惆怅。我希望政府在古城的拆迁改造中,不要一推了之,例如那个海宁城,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那是邛崃千年衙门的所在地,曾经是邛崃的权力中心。对于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尽量采用原地名,可以修一些纪念性的建筑,如果不行,立一石碑叙述来历也好。它可以体现邛崃悠久的历史文化,为邛崃的后人,留下些许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