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仔释纪”走红是民心所向
2015-06-29 11:15:00 人民日报
头戴官帽,身穿蟒袍,手持令牌,胸前缀着熊猫图案,神态举止有模有样。这就是近来在四川省纪委官方网站“廉洁四川”网页上推出的卡通人物“包公仔”。它的出现,一改原来严肃、刻板的宣传风格,引来众多网民的关注、互动,生动地体现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6月28日《人民日报》)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四川省纪委能够把包公的形象卡通化,但又不失威严,确实是个很好的创意,非常成功。“包公仔释纪”在四川省纪委官方网站“廉洁四川”网页上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点赞。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全川人民对腐败问题的痛恨及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关注带来的,“包公仔释纪”能够走红网络也正说明了群众对官员清正廉洁的民心所向。
包公刚正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众所周知,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和“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更把他当作是严正刚纪的典型。由于民间传闻其黑面形象,又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比喻其对贪官污吏黑得下脸、下得了手。而包公这一形象在群众中已经深入人心,只要谈到清官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包拯包青天。虽然还有海瑞、寇准等清官形象,但都不及包拯的形象更加鲜明。“包公仔释纪”用包拯的形象来塑造,恰好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清正廉洁的期待。
“包公仔释纪”解答疑惑吸引人心。“包公仔释纪”能够走红网络,还在于其在网络上能够准确解答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疑问。例如党内警告和党内严重警告的区别,为什么在同一件事件中,有些人只给予党内警告,而有些人却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还有些会得到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处分,他们到底有什么分别,处分的期限又是多少,这些对于普通群众来说,确实不容易搞得清楚,而“包公仔释纪”正是从这方面着手,对这些疑惑进行解答,使群众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也便于群众对纪检监察部门在处理党员干部上的监督。“包公仔释纪”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党纪法规、宣讲纪律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答疑解惑等等,吸引了很多网民的眼球。再加上“包公仔释纪”卡通形象可爱而又非常符合川人审美观念,想不走红都困难。
四川反腐败斗争成果赢得人心。截止目前,四川省反腐败斗争形势取得不俗的成绩,不但挖出了李春城、李崇禧、郭永祥等大“老虎”,还先后打落了徐孟加、李佳等一大批厅级腐败官员,县处级腐败干部更是查处了500多人,仅2014年四川省纪检监察部门就立案12893件,处理了13445人,这些成绩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这样的成绩,既是在中央正确的领导下取得的,也是在全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经过这几年的反腐败斗争,四川的从政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了较大的提升,还为营造四川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打了良好的基础。
“包公仔释纪”卡通形象只是四川省纪检监察部门在反腐败斗争中诸多创新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化,将逐渐由治标向治本推进,相信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新一轮的反腐倡廉工作中一定会有更多的创新,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链接;
四川发布“萌萌哒”纪检监察宣传漫画《包公仔释纪》 |
【2014-12-18 18: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18日讯(记者 董焦)18日,省纪委网站发布了一期名为《包公仔释纪:“警告”与“严重警告”意味着什么》的主题漫画。 与以往数据图表的简单罗列不通,该组漫画创作了一个主题人物——包公仔,以一个萌萌的黑面包公形象穿着宋代官服出现,对“党内警告”和“党内严重警告”将给违纪公务员带来的主要影响进行了详细剖析,令人眼前一亮。
省纪委网站创作的包公仔释纪。 |
[编辑:王晓勇]
|
四川省纪委设计卡通形象为廉政文化代言 “包公仔释纪”为何走红网络
本报记者 刘裕国
核心阅读
包公,以清正廉明闻名于世。四川省纪委以“包公”为创意,设计出“包公仔”这一卡通形象,通过专题策划,图文并茂解读党纪法规、宣讲纪律政策。“包公仔”一经推出,就走红网络,让廉政宣传教育生动起来。那么,“包公仔”这个形象代言人到底当得怎么样?
头戴官帽,身穿蟒袍,手持令牌,胸前缀着熊猫图案,神态举止有模有样。这就是近来在四川省纪委官方网站“廉洁四川”网页上推出的卡通人物“包公仔”。它的出现,一改原来严肃、刻板的宣传风格,引来众多网民的关注、互动,生动地体现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包公仔教你如何举报、怎样了解进度
如何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群众互动交流?
早在2007年,四川省纪委就以建设廉政文化阵地为抓手,广泛发动全省各级纪委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纪检系统自己设计的变体“廉”字,集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印章和书法为一体,造型别致,图形新颖,在全国廉政公益广告大赛中获得金奖,并作为纪检监察系统的标志性符号推广使用。
在此基础上,四川省纪委又根据官方网站“廉洁四川”的实际需要,创作出兼具传统廉政典型意义和四川地域文化特色的卡通人物包公仔。横眉冷对的包公,胸前是惹人喜爱的熊猫图案,别有一番意趣,很对四川网友的胃口。
包公仔头戴官帽,缀有金色“廉”字,寓意为清正廉明;手持令牌,寓意为令行禁止,不能越红线、逾法纪。包公仔的设计既体现出包公刚直不阿、两袖清风的正气正义,又通过卡通元素增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群众互动交流的亲近感和融合度。
现在,打开“廉洁四川”网站首页,就能看到举报专区的包公仔,指引举报的电话一目了然。包公仔的语言表达十分贴近群众,它会教网民如何举报,如何写举报信,还会告知网友怎样了解举报受理进度等。
推出专题,图文并茂回应关切、解读法纪
四川省纪委紧盯社会热点,在官方网站“廉洁四川”推出“包公仔释纪”系列专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党纪法规、宣讲纪律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答疑解惑。
四川省纪委宣传部负责人说,随着正风肃纪力度持续加大,“廉洁四川”网站连续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红包礼金受处分的典型案例。网友看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有的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有的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些处分到底有哪些影响?对此,省纪委专门策划一期释纪专题,推出“警告与严重警告意味着什么”,由包公仔向干部群众讲解受到党内警告与严重警告处分对党员干部的影响。
哪些干部属于省管干部?省管干部违纪是如何被发现的?纪委何时介入案情调查,相关处理规定如何作出?四川省纪委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常用法规实用全书》,策划了《一张图让你看懂一名违纪省管干部的落马过程》,让包公仔披露省管干部被查处的全过程,从发现违纪线索,到被确认违纪,再到呈现违纪后果等等。
专题策划赢得了较好的反响,网友称这展示了纪检监察机关开明开放、依法依规办事的良好形象。网友“童意”留言说,通报省管干部落马过程,传递了对腐败“零容忍”的坚定决心,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为加强节日期间廉洁自律工作,按照中央纪委关于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驰而不息反“四风”的要求,四川省纪委在端午节前针对小长假群众热衷自驾游出行这一需求,在“廉洁四川”网站推出“端午节——清凉清廉之旅”专题。专题中,彩色龙舟上载着包公仔和举报箱,表明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
端午节期间,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共接收来信、电话、网络举报数量453件,其中网络举报266件,占全部举报的59%,受理回复率100%。反映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36件,所有信访举报件均已按规定转交相关省级部门及市(州)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办理。
形象代言人让查案惩腐工作生动起来
包公仔深受网民喜爱,拉近了纪检监察机关与群众的距离。四川省纪委宣传部、网络政务与电教中心实施了包公仔形象的延伸和综合运用。
紧扣庆祝建党94周年这一时间节点,省纪委还计划在“七一”之前推出“包公仔释纪”系列专题第三期“我们一起读《党章》”,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邀约大家一起学习和重温党章,自觉做遵守和执行党规党纪的表率。
随后,在7月上旬进一步围绕党章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出第四期“从《党章》了解纪检工作”,着力引导纪检监察机关回归根本,继续以党章为标尺,突出主责主业,深入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7月中下旬,针对群众关心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推出第五期“包公仔带您读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讲解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的对象和范围、信访举报工作处理流程以及如何写举报信等内容,从而提高群众信访举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介绍,四川省纪委将把包公仔作为四川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虚拟形象代言人,赋予其形象标识功能,适时运用到对外宣传工作中,成为现实中省纪委监察厅新闻发言人的虚拟载体。
在接下来的宣传工作中,四川省纪委将着重把包公仔运用到警示教育、廉政文化、党纪教育三大方面里,通过虚拟人物生动具体、形象鲜活地阐述,让严肃的党纪法规更易理解,让单调的查案惩腐业务流程生动起来。同时,通过广泛运用包公仔形象,让群众一看见包公仔就能联想到纪检监察机关,成为醒目的视觉标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29日 11 版)
[tr][/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