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质量2014年监测报告日前发布。该监测由质检总局组织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人民论坛杂志社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监测聚焦公用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等11个领域50项重点监测指标。项目组对华东地区6省1市的76个城市展开了问卷调查和互联网舆情大数据分析,探索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模型和方法。(2015年07月21日《 人民日报 》11 版刊载) 公共服务是指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向公民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有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等。我们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都与这个体系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个体系是否科学、健全、服务优良,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首个公共服务质量报告的发布,一方面展现了华东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养老服务、行政便民、环境治理等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这种先行的尝试,既有助于政府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有效的加强监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新举措,有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公共服务质量报告,与其说是展现社会管理的成果,还不如说是查找薄弱环节。现在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公共服务质量报告中反映出满意度较低的情况,也是在提醒政府要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通过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有利于引导政府精准发力,将有限的、宝贵的公共资源投入到急需的领域,抓好人民所急需的公共服务,推动城市资料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质量服务报告要在全国推广开,一是要建立健全公共质量评价的体系,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要符合我国国情,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三是将公共质量服务报告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