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通江县公布了一则《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公职人员和群众操办酒席的通知》,除了对公职人员办酒席进行规范外,还规定农村和城镇居民只允许操办婚嫁酒、丧事酒和寿酒等三类酒席。消息一出,引来网友热议。(澎湃新闻 8月5日)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里自办宴席的规模、频次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据《扬州晚报》报道说,食物中毒一半都在“农村家宴”。 食物中毒多因卫生条件差所引起。当前,农村自办家宴存在着民间厨师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原料采购卫生把关不严,操作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较差,餐饮具不消毒、个人卫生差等问题。农村操办宴席按照有关程序向有关部门申报,目的是为了相关卫生专业人员能够对其予以卫生指导,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其初衷本是好的,但是,却因操作方式不当引来了群众的怨言。笔者认为,酒席新规虽赢了面子,但却输了民心。
众所周知,在家里自办宴席在农村由来已久,为结婚、为祝寿而置办酒席,并接受亲友的祝福,如今已成为大家都认可的一种交往方式,能够表现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亲友之间相互关心。然而,四川省通江县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公职人员和群众操办酒席的通知》,以文件的形式强力约束群众办酒席,引来了群众的怨声载道,未免有些霸道总裁的范儿,让人实在不敢苟同。
因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能违传统,推进民风建设不能靠强制。也许有人会说,支持也罢反对也罢,反正新规的出台是建立在当地的具体县情上,是为了为有效制止农村巧立名目乱办滥办酒席的不正之风,是为了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农村党风、政风、民风建设。但结果却引来了老百姓的怨声载道,说明这条新规忽略了民意,还需要拿出契合老百姓内心诉求的方案,需把握好尺度。之前新闻也报道过,某些地方在土地拆迁时,采取强制手段,就曾引发过群体性上访事件,离间了党和人民,损害了政府形象。事实证明,强制手段虽能起一时之功,却往往最终得不偿失。
酒席新规明面上是为了老百姓谋福祉,是为了约束社会风气,但是却引来了群众的怨言,事实上却输了民心。要想既有面子又得民心,还需要相关部门再找更为合适的方法,掌握好尺度,有序推进,引导老百姓倡导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