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风柔月

世上最悲情的作文----《泪》

[复制链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8-8 15:47
好孩子

发表于 2015-8-1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看到的第五个版本了,的确让人心痛,我在布拖工作了多年,像类似的家庭多如牛毛,其悲惨状远比'泪水'还要厉害,有的是一家一家的全部死完,基本上都是毒品惹的祸,“泪水”文中的父亲,母亲我估计都是死于毒品,我们心痛的是那个小女子,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咋办?除了政府的颓废,无能,腐败外,国人们就该站出来呐喊和尽力的相帮啊

发表于 2015-8-1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篇《泪》,无论谁写的,凉山的困境是不争得现实。这文章不敢给父母看.

几年前给父亲看一票凉山外出彝族童工报道,父亲黯然沉默好久,叹口气说了句“也许当年这么建设有些问题”,当时一直不理解。


父亲是56十年代到昭觉的第二批大学生,第一批应该是50年进山的部队和政工干部,他们那一辈花了近三十年建设凉山,从无到有,如果看到凉山今天,他们会更心痛。。

50年过去了,凉山的发展反而问题层出不穷。谁能说清楚。现在慢慢能理解父亲的那句“当年就不应该这么建设凉山”

我小时候亲眼见到彝族扛着开国领导画像走在国庆游行队伍前面,县电影院门前的公告栏贴满了翻身农奴对北京向往的喜悦画面。还有就是对对黑彝奴隶主,对家支,对奴隶制度抨击的教育文章、漫画。    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带有共产主义理想色彩的社会主义社会,一个上千年的社会次序在这个时候被打翻了,他们开始接受新的次序。新的阶级划分标准,其实大多数人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该听谁的,该干什么。

父辈们在热情高涨的建设凉山经济和次序的同时,也无意间打破了凉山旧的次序和信仰。这恐怕就是父亲说的“也许当年不应该这么建设凉山”


改革开放,全社会的发展时代,论GDP时代,但对西部,尤其是凉山这样经济落后的山区,没有人口红利,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基础建设,甚至没有更好的资源开发利用,贫瘠,阻塞的凉山越发显得无足轻重,凉山被社会抛弃是必然。。

进入21世纪,生活的窘迫,强烈的社会的反差和对贫困的无可奈何,让民族文化和道德约束力瞬间瓦解,再多的援助,再多的NGO的都无济于事,反而让贫困成了习惯。

“凉山不是发展的太慢了,而是事与愿违的太快了!!!!”

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上千年形成的文化、习俗、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凉山问题,不是,毒品,交通,教育,扶持。。。。。是社会发展与传统文明的种种不适应。

这也许是实事求是现在要面对的问题。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也许会短,

给凉山,一些时间去修复吧。

发表于 2015-8-10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焕生陈 发表于 2015-8-10 10:54
这是我看到的第五个版本了,的确让人心痛,我在布拖工作了多年,像类似的家庭多如牛毛,其悲惨状远比'泪水' ...

看到篇《泪》,无论谁写的,凉山的困境是不争得现实。这文章不敢给父母看.

几年前给父亲看一票凉山外出彝族童工报道,父亲黯然沉默好久,叹口气说了句“也许当年这么建设有些问题”,当时一直不理解。


父亲是56十年代到昭觉(原凉山州府)的第二批大学生,第一批应该是50年进山的部队和政工干部,他们那一辈花了近三十年建设凉山,从无到有,如果看到凉山今天,他们会更心痛。。

50年过去了,凉山的发展反而问题层出不穷。谁能说清楚。现在慢慢能理解父亲的那句“当年就不应该这么建设凉山”

我小时候亲眼见到彝族扛着开国领导画像走在国庆游行队伍前面,县电影院门前的公告栏贴满了翻身农奴对北京向往的喜悦画面。还有就是对对黑彝奴隶主,对家支,对奴隶制度抨击的教育文章、漫画。    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带有共产主义理想色彩的社会主义社会,一个上千年的社会次序在这个时候被打翻了,他们开始接受新的次序。新的阶级划分标准,其实大多数人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该听谁的,该干什么。

父辈们在热情高涨的建设凉山经济和次序的同时,也无意间打破了凉山旧的次序和信仰。这恐怕就是父亲说的“也许当年不应该这么建设凉山”


改革开放,全社会的发展时代,论GDP时代,但对西部,尤其是凉山这样经济落后的山区,没有人口红利,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基础建设,甚至没有更好的资源开发利用,贫瘠,阻塞的凉山越发显得无足轻重,凉山被社会抛弃是必然。。

进入21世纪,生活的窘迫,强烈的社会的反差和对贫困的无可奈何,让民族文化和道德约束力瞬间瓦解,再多的援助,再多的NGO的都无济于事,反而让贫困成了习惯。

“凉山不是发展的太慢了,而是事与愿违的太快了!!!!”

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上千年形成的文化、习俗、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凉山问题,不是,毒品,交通,教育,扶持。。。。。是社会发展与传统文明的种种不适应。

这也许是现在要实事求是面对的问题。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也许会短,

给凉山,一些时间去修复吧。

发表于 2015-8-1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算是众筹吗
发表于 2015-8-1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丁阿哥:我眼中的凉山人生活
丁阿哥(彝族,干部)
我是一名彝族干部,最近看到许多关于凉山的议论,我既高兴又很生气:高兴的是,凉山不凉,竟然能够引起那么多人关注;气愤的是,许多人并不了解凉山,却赶来凑热闹、对凉山一片误解和偏见。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上世纪50年代中叶才从奴隶制废墟上站立起来。
1952年10月1日,那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共和国成立3周年之际,凉山彝族自治区(后改州)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区域。
而在1958年凉山实行民主改革前,这里都还一直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奴隶制”社会,不能不说是一种罕见。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早在13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便踏上了凉山,他对这里的风物虽然也有过极其迷人的描绘,但最多的,还是对凉山人苦难生活的种种感叹。
谁也不可相信,但也不得不确信,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叶,凉山人还在用10来个鸡蛋去换几根针,拿五六张兽皮去换来四五尺布,用三四升荞麦去换取一两口铁锅,或上山挖七八斤药材才换得一二两食盐......
所以,在凉山彝族的母语词典中,根本找不到“钱币”、“赶集”、“市场”、“商品”、“商业”、“贸易”、“银行”和“工厂”、“医院”、“医生”等等词汇。凉山人,就这样长时期地过着以物交物、以物换物的生活,直到1958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凉山打开了千年的山门、寨门。从此,凉山人依靠自己的汗水和聪明才智,铸造出了一个活脱脱、鲜灵灵的凉山。规模宏大的横向纵向经济联合,北上南下东进西联,凉山也全方位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决策者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纷纷邀请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海南、成都等地的厂商、及专家、学者前来做客;也频频送人到大都市乃至到美、法、英、日、德、澳等一些发达国家去学习、深造,从中互补长短、互通信息、互惠互利。
国家长期以来的扶贫政策,使凉山彝族同胞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看病就医不再愁,低矮潮湿的木板屋、草屋已经被砖墙瓦房取代,许多家庭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能够用上现代教学设备,新农村建设使彝寨旧貌换新颜。
凉山人都爱说,凉山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也可以从开朗、友善、笑脸,是当今每个普通凉山彝族人的面容,得到见证。
生在大凉山,长在大凉山,我常常感叹,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由于发展快、变化大,有时候真的觉得目不暇接。与大凉山亲近、与大凉山人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你才会发现,那一幕幕实实在在的心情与美丽家园,以及一副副舒心动感的笑容是那般的惬意,或者说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满足感!
看见过不少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外国人拍摄的凉山的历史老照片,再面对今天凉山的巨变来仔细比较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一种强烈的对比。
毫无疑问,如今的凉山人更加热爱这片土地,赞美这片土地。
我也在想,你们关注凉山,就应该来凉山,真切地感受凉山、品读凉山,告诉世界一个真切的凉山。

发表于 2015-8-1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叶,凉山人还在用10来个鸡蛋去换几根针,拿五六张兽皮去换来四五尺布,用三四升荞麦去换取一两口铁锅,或上山挖七八斤药材才换得一二两食盐....


你的文学水平太顺口了,完全超越了官网编制哦

发表于 2015-8-1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曝光后,我们的领导们是一心当麻烦来处理,把事情引向枪手的方向,却丝毫不思考他们真正该做的是什么?
发表于 2015-8-1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大家要有包容心,支教教师确实帮很多孩子带去了希望,去年有个北京的女律师到凉山支教半年,我都担心她吃不了这个苦,结果顺利完成了支教,难道不值得人尊敬?我们帮助别人首先要尊重别人,帮忙不添乱是底线。

发表于 2015-8-20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太黑暗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9-2 11:44
苦命的孩子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9-2 16:18
我   流   泪了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