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芒种前后,夏粮开始收割,秋庄稼又忙着播种,此时的田野上,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杜鹃鸟也从遥远的南方飞了回来,日夜不停地啼叫着,那声音是那样的嘹亮而凄凉,你听“快黄快割,快黄快割”,那是在提醒农民赶快将小麦收割回家,不要延误了收成;“布谷布谷”那是在催促农民赶快播种秋庄稼,不要耽误了农时。 杜鹃鸟,也叫布谷鸟,它的体型跟鸽子一样,只不过稍稍细长一点,上体暗灰色,腹部布满了横斑。脚上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后,飞行急速无声,显得有点神秘,因此,古人认为它是古蜀国皇帝杜宇死后所变,杜鹃鸟的口腔上皮和舌部都是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叫时满嘴流血,有了“杜鹃啼血”之说。杜鹃啼叫之时,也是杜鹃花盛开之际,所以又有杜鹃花的颜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这样凄美的传说。唐代诗人成彦雄在《杜鹃花》中写道:“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辛亥革命女英豪秋瑾也赋诗咏叹:“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尽管人们对杜鹃鸟有那么多的赞誉,但它在生儿育女,养育后代的方式上却不怎么光彩。杜鹃鸟既不筑巢,也不孵卵,而是偷偷摸摸地采用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方式将卵下在苇莺、画眉等其它小鸟的窝里,让别的小鸟替它把孩子养大。而且,在它选择好对象后,等人家成鸟离巢外出时,它赶快把自己的蛋下到巢里,同时又把巢中原来的蛋移出一枚,甚至把人家的蛋全部移出去,只留下它的蛋让人家孵化。即使它没有完全将宿主的蛋全部移出,杜鹃的幼鸟也遗传了亲父母的霸道行为,会毫不留情地将养母的蛋或孩子一个个挤出鸟巢,让养父母专心把它养大。白鹤、天鹅、大雁等候鸟都是直达目的地,然后筑巢孵卵,而杜鹃鸟每年要下2—10枚蛋,它一路向北迁徙,一路找鸟窝下蛋,让别的鸟替它把孩子养大,看起来极不道德,极其霸道,但它是一种候鸟,要随着气候的变化一路迁徙,况且它又没有学会筑巢的本领,它也要传宗接代,繁衍子孙,大自然也只好默许它这种不怎么光彩的生殖方式了。 按照鸟类学家的说法,它这样的做就是巢寄生行为,也就是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即养父母)代为孵化和育雏的特殊的繁殖方式。好在大多数杜鹃鸟都会自己筑巢并养育后代,只有三分之一的杜鹃鸟采用寄生的方式,也算给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增添一点轶闻奇趣吧! 这不,这次杜鹃鸟又找到了鹊鴝为之代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