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张枥 文/图
7月10日,南部县第二中学42岁的教师何六兵在县城益民广场献血400毫升。这是他第26次无偿献血,从2001年第一次献血到现在,14年里,何六兵献血总量已达到10200毫升。
一个普通教师是如何走上义务献血的道路的呢?他无偿献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呢?7月20日,何六兵向笔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初次献血心里发慌
何六兵与妻子郭蓉是南部县原师范学校的同学,两人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小元乡小学任教。
2001年暑假,郭蓉感到身体不适,何六兵建议她趁着假期去姐姐家走走看看,姐姐、姐夫在南充市一家大医院上班,可以找他们帮忙检查身体。夫妻俩乘车到了南充,当晚南充电视台滚动播出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何六兵的注意:南充市中心血站B型血告急!姐姐、姐夫告诉何六兵,全国每年有50多万孕产妇死于产后失血、缺血,这其中就包含B型血。
50多万!这是何等让人心惊的数字,何六兵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晚他失眠了:我也是B型血,可不可以去血站献血呢?我的身体状况能献血吗?献血有没有不良反应啊?如果我去献血被别人发现了,他们嘲笑我甚至误认为我是在卖血该怎么办呢?如果妻子反对我献血又该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何六兵谎称有事,悄悄来到南充市北湖公园献血点,向血站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一个正常人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有益!何六兵觉得只要不影响健康就行,于是打消顾虑,决定先献血再把这一情况告诉妻子。
血站工作人员给他做了检查,告诉他可以献血并征求他的献血量。何六兵想,既然健康人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对身体没有影响,自己就选择一个中间数字,一次性献血300毫升。
何六兵平时最怕打针吃药,献血时,他把脸别向一边,咬着牙,不敢看尖尖的针头。当300毫升红红的血液从体内流向血袋后,何六兵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原来献血这么简单。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献完血,何六兵感到浑身无力,心里还有些发慌。他有些后悔了,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医生说的正常人献血不影响健康看来是哄人的。
何六兵不便向血站工作人员再咨询,回到姐姐家,他不敢说出自己献血一事,他旁敲侧击向姐夫咨询:“你们在医院工作,说句实话,献血对身体有没有影响?”姐夫一本正经地告诉他,没有任何影响,还说他们也在坚持无偿献血。何六兵听了心里微微一动,继续追问:“我有一个朋友去血站献血后为什么会浑身无力甚至心慌呢?”姐夫笑着反问他:“你的朋友是不是第一次献血?无力与发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很紧张!”
何六兵弄清了原因,心中疑虑完全消除,这才说了自己献血的事。姐姐、姐夫相视一笑说,人体肝脏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新鲜血液,献血可利于血液更新,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血液流速,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这一下,何六兵才真正弄清献血有利于健康的原因,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还要继续献血。”
妻子郭蓉经过一番检查,没有发现身体有什么病变,知道何六兵献血的事情后不但没有责怪,反而鼓励他:“只要健康许可,希望你继续献血。如果条件许可,我也要献血。”
再次献血遭遇拒绝
第一次献血后,何六兵开始留心起身边献血的人来。他发现身边的朋友大多对献血知识不了解,一些人认为血液同肤发一样受之于父母,岂可轻易授人?何六兵很想向别人宣传献血知识,可是考虑到人们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他打消了这一念头:毕竟,常年生活在山区的人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少,很多人成天忙于生计,没把献血这事放在心上。何六兵决定用行动影响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他所想到的行动就是继续献血。
学校放寒假后,何六兵带上妻子赶到南充市献血点准备献血。血站工作人员查看了他上次的献血记录,告诉他还要差一天时间才满足 “半年后才能献血”的规定。
“差一天都不行?”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何六兵说:“月有大小,每月天数有多有少,我上次献血后,每月的天数加起来不是刚好满半年吗?”血站工作人员不为所动,婉拒了他的献血要求。
何六兵有些火了:“我献血既不图享受任何待遇,也不图名利,我就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你们连差一天时间都不放行。”血站工作人员告诉他,规定不能违背,否则出了差错,再好的事情都会变成坏事。
心急,好事变成坏事,身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血站工作人员最后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何六兵的想法:我献血不是为了救人吗?倘若出了什么差错,岂不是好心变坏事。他决定住下来再等一天。
其实,何六兵坚持要在当天献血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亲戚家的喜事就定在第二天,自己和妻子都要去参加。参加喜事少不了喝酒,少不了应酬,他担心这些对献血有影响,而献血时间推后一天,自己的整个献血计划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天,何六兵在妻子的陪同下到南充市北湖公园献血点再次献出了300毫升血液。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他不再紧张,也不再紧咬着牙,而是十分淡定地看着红红的液体通过针尖进入塑料管再进入血袋。献血之后,何六兵没有任何异常感觉,心里不免有些惬意:“做好事也要讲规矩,我要带动更多的人义务献血。”
多次献血成“大王”
2004年以前,南充市中心血站的义务献血点大多设在市区,每年还要到南充市辖下的县(区、市)城区采集新鲜血液。这一年10月,血站工作人员到南部县伏虎镇组织义务献血活动。何六兵所在的小元乡小学组织学校老师前往义务献血,其他人大多第一次献血200毫升,何六兵却一次性献血400毫升。同事们感到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不怕有异常反应。何六兵这才说出自己悄悄献血的事,并帮助血站工作人员当起义务宣传员。其实,那时,他已经献血1500毫升了。
何六兵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学校的领导利明:“这几年来,你一直在献血,没有享受过一天休假的待遇,也没有享受过一分钱的津贴补助,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那一次,原本是带队的利明登记献血,他还代表小元小学赋予了何六兵一项“特权”:他可以在师生之间组织一些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竞赛,奖品除了奖状还可以发笔记本或者钢笔。何六兵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义务献血的知识,解答学校师生提出的疑问以至于跟别人闲聊时,他总不忘了要义务宣传献血的知识,朋友聚会他也要时不时插话并植入献血宣传语。
在何六兵的影响和带动下,同事徐聪、张宜清以及小元乡的一些乡干部都加入到了义务献血队伍中。何六兵的弟弟何远鹏,亲戚梁正峰等也挽衣扎袖走向献血车。2006年,何六兵被调到南部县第二中学后,依然坚持义务献血,向同事宣传义务献血的知识。
2008年,南部县举办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何六兵被推选为十大道德模范之一,人们称其为“献血大王”。尽管作为道德模范的 “献血大王”仅仅获得一个证书与一个奖杯,但这份殊荣却让何六兵激动不已:“我不是为了名利,我只希望通过我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义务献血队伍中去。”
受何六兵的影响,南部县加入到义务献血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今年6月12日,何六兵作为南部县第二中学老师,他给毕业学生的鼓励依然与义务献血离不开。他说:“你们即将初中毕业,我交给你们一项特殊的任务,你们年满18周岁以后,只要身体许可,你们都要去义务献血,哪怕一次也行!”
爱心血液一脉相传
“献血就像上课一样,到了上课时间就必须走向课堂。”何六兵把献血与上课对等起来,认为到了献血的时间也必须去献血。到今年7月,他已经连续献血26次,献血总量达到10200毫升。2012年,他获得了原卫生部颁发的无偿献血铜奖,当年省政府还颁发给他无偿献血金奖。按照相关规定,献血总量超过10000毫升,他还将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金奖。
何六兵对铜奖与金奖并不在乎,他只不过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带动他人。除了献血,何六兵还默默地做了许多好事。11年前,南部县小元乡场发生特大火灾,煤气罐爆燃威胁到场上的100多户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火灾,何六兵几乎是第一个手持灭火器冲上前去,奋战20多分钟才将熊熊大火扑灭。两名居住在场上学生的家庭因为火灾遭受损失,他带头捐款还帮助其筹集善款。从2005年起,何六兵就帮助孤儿张某直到其大学毕业。离开小元小学前,他一直都给残疾人左某捐钱捐物,多次帮助其渡过难关。何六兵还加入了县城一个爱心公益助学组织,每年都要捐出一笔钱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去年,何六兵的妹妹将一辆开了几年的小车送给他,何六兵主动加入南部县顺风车组织,每次外出办事,都会免费搭载路人。用他的话说叫作不求回报,只求能给别人方便。
何六兵的女儿何雨萱说:“老爸单纯得就像一个大男孩一样,他不仅热心教育事业,而且热心公益事业,是我的榜样!”
何六兵对女儿的评价颇感欣慰:“我已经不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她受到我们的影响,已经懂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