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清廉数十年,死后无钱安葬的陈寿
为官之道必须讲廉洁,从古至今都是官员恪守的应尽职责。陈寿就认真履行了自己的一生清廉。他是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名吏,历任吏部给事,右佥都御史,延绥巡抚,陕西巡抚,兵部侍郎等职,退休后,又进一品级尚书,这也是明朝文官的最高级别,为六部长官。
陈寿家境贫寒,但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他分毫不取。他当官之后,一直保持清正廉洁之风不改,他曾任吏部给事时,身为高官,他牢记父亲的教诲,任刑官容易冤枉人,而言官冤枉起来人就非常厉害,他对那些违法的贪官权贵,从不畏惧,大胆弹劾,毫不留情,当时颇有权贵的万贵妃的兄弟,明宪宗宠信的僧人继晓,陈寿都敢上书弹劾,他甚至为此受刑也在所不惧。
由于陈寿为官刚直,清正廉洁,不贪不占,被提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当时延绥地区经常遭到少数民族各部骚扰,有次各部首领率众来战,陈寿率领少数骑兵诱敌深入,有些将领急于出击,陈寿制止他们,独自来到帐外,与数十骑兵坐在凳上一边吃东西,谈笑风生,敌人见状,怕有埋伏,急忙撤退,就在敌人慌忙退却的时候,陈寿下令出击,结果大败敌军,而后,再向朝廷请功报捷的时候,有人劝他在功劳簿上写下他隨征的几个子弟,陈寿拒绝这些人的好意并对他们说“我的这些子弟既不习弓箭,更不会打仗,怎么能让他们同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一同领功受赏呢"!陈寿在延绥几年,多次打退边远少数民族的进犯,使当地百姓安定下来,他本人屡次受到朝廷的嘉奖,被调往京师。
陈寿进京不久,因为不肯向专权太监刘瑾折腰,惹怒了他,陈寿被判罚米,虽然陈寿位居高官,却拿不出米来,刘瑾也知道他家里一贫如洗,居然豁免他的罚米。
时隔不久,陈寿又被朝廷派往巡抚陕西,他一到任,就惩治了贪污毡幠数万余款的掌权太监廖堂,并下令将这笔钱封存,以备灾年赈济灾民,同时陈寿还下令拘捕廖堂到府县的爪牙,他们见势不妙,一个个四下逃散,再也不敢鱼肉百姓。陈寿被调往南京任兵部侍郎的时候,陕西的百姓都不让他离去,哭着拦住他的车辆整整一天,都没挪动半步,怎奈圣命难违,陈寿苦口婆心地向百姓言明自己的苦衷,老百姓最后才不停的呼喊着”陈大人“,一直送了几十里地。陈寿为官四十年,可告老退休后,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一直居住在南京一位朋友的两间年久失修的房子里,陈寿死后,家中只有书籍,却没有钱装殓安葬,多亏了昔日的同事,将尸骨埋在南京郊外,过了几年,陈寿的亲友不忍心他的尸骨埋在异地,又筹了一些钱,才将她的遗骨归葬在家乡。
陈寿一名封建时代的官员,却能官清法正,两袖清风,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临财不贪,是什么原因能促使他坦荡无私,为民谋福,他们遵循孔子提倡''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坚持动、行、言必须有道,坚持三个标准,在政治上讲忠,在伦理上讲孝,在经济上讲义,忠、孝、义就形成了三个行星,围绕着“五个权威旋转,也就培养了陈寿这样的廉政官员,恪守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财勿取。
而现今我们的一些高官,像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谷俊山、徐才厚之流,在入党誓言中振振有词,却离经叛道,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抛在脑后,目无法纪,他们虽然名义上入了党,思想并没入党,他们崇拜拜权主义和拜金主义,钻进钱眼里,视金钱高于一切,不行正道,走歪门邪道,形成大官大贪,小官小贪,从而使腐败从个性腐败发展到社会性腐败,甚至蔓延到各个行业,当然社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都影响到腐败的产生和蔓延。腐败分子不顾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置良知、道德、党纪、国法于不顾,被金钱吞噬,变成一堆垃圾,最终被掩埋或焚烧。
陈寿这样的廉政官员,将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他将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