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最让你心动的峨眉山清凉夏景+心动的理由:农家院坝小憩
在农家院里夜宵
山上掏则耳根
体验磨豆浆
好大一根则耳根
学着采茶
下峨眉山散记(原创图文)
公元1981年5月10日下午4点,峨山(峨眉山)高峰金鼎在脚下了,首先迎接我们打头阵的是那5、6级的大风呼呼直朝我们袭来,油然而生的是顿时身上冷飕飕的强烈感。这当儿想什么,念头只有一个,租一件棉大衣。穿上棉大衣才知道这礼物温暖、贵重,帮了我们的大忙,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我激动地吻了这件不知有多少人穿过的军棉大衣。
听登上金鼎的人说“看日出云海拂光那才是另有一番味道,不仅能保眼福,还可以观赏体味到大自然的美景。”
5月11日这天,我们醒得很早,心想看日出,谁知老天赐与的不是良辰。从窗外传进屋的响声“是雨滴声”同屋的人说。日出就这样被大雨淹没了,不能看日出,大家唧唧姑姑发杂音,什么运气不好,真不凑巧,早知道还不如不上来喽。于是就自然的做了下山的决定,大家简单地抹了脸,吃了几口干粮,冒着雨匆匆朝山下走去,一路上,雾气和雨茫茫交织在一起,如同银色的面纱,罩在秀丽的峨山,时隐时现,蒙蒙笼笼,十分有趣。来到了洗象池,飘逸的面纱越飘越远,我赶紧上好镜头,抢了一张稍纵即逝的风景照。这时,看队伍还比较整齐,大家精神饱满,没有疲劳之意,怎么爬上金鼎的,腿、腰还不痛,真是怪事。(原来是卡车一直把我们送到双水井,从双水井开始往上爬的,没消耗什么体力,因此大家干劲十足。)
快看猴子,很多人一起喊叫,喊声吸引了我,我快步挤到人群中间。好奇的逗着,也怪,动物园里的猴子就没有这里的猴子有趣,可能是这儿的要来得自然些吧。这里的猴子之精灵,看到我们没有东西,好吃的家伙都不过来,跑到十来公尺远的地方,树上、草丛里偷偷窥视我们的行动,窜来跳去,在树上使劲摇枝,像招呼伙伴,像欢迎游人的到来,像没给东西在发狂,像吃到东西高兴,不多时,猴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九岗子到了,我们小憩了一会,喝完水,计划是在九老洞宿营。这时,队伍比较分散了,三五成群,四五一对的朝目的地走去。此时,我们6 个人正准备出发,一个从九老洞上来的人说:你们要注意呵,九岗子到遇仙祠之间是猴子群,也可说是猴子的王国,我们上来时一个人的照相机被猴子抓了去,人还险些…条件反射是不是被猴子拖下山。说着他经过的情景,作着手势,他的神态逗人发笑,他这一说,简直把我们的心都说“悬”了。我们几个提起虚劲,强大起精神朝猴子的“领地”走去,这时心情之紧张,心跳次数之快,大脑的灵敏度之敏感,但,还是你不敢走前,他不敢走后,这股害怕劲真是笑死人,一步几留神,很想早点看见猴子,又想还是不见到的好,就在这复杂的心情和情绪交织时,突然,一只老青猴蹲在路中央把守着,毛孔一下子立起来,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要钱还是要命”一个杂念闪了出来。这时急得我们都不敢上前,打九岗子遇见的那人的话,就在耳边。怎么办,不走也不行,走,脚又在发抖,心跳加速,语不成声,刚想从老青猴身旁溜过,不客气的老青猴,无所畏惧的爬上了我们的身上,向我们要吃的,爪子从上衣口袋摸到下衣口袋和背的包,抓住不放,我们急得束手无策,只好照着九岗子那人说的样子做,吐着结结巴巴的言语,这时一位伙计被吓惨了,把拐杖丢了就跑,真是不见不知道,见了吓一跳,这才是一张珍贵的难得镜头。老青猴叫一声,我们吓一跳,我敢说虚汗满身。艰难的拖着步子,一步一步过了猴子群的天下。一路上表现出害怕样,真是乐趣横生,我敢说这是到峨山的最大乐趣。
下午到了九老洞,高山反应体现在另一伙计身上,不能去九老洞的洞口了,他的女朋友也只好陪他在旅店休息,想去没去成,气惨了。我们四个,真有点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头。还没被猴子给吓趴下,正准备走,女同胞说到了九老洞不去洞口,算白来,走。
在这里不得不搁笔,因为队伍又要出发了,时间有限,还要赶路…我们借了四把电筒朝洞口方向走去,来到洞口往里看黢黑,她的男友怪叫了一声,这有回音的叫声吓坏了她,她赌咒拳头不停落在朋友身上,吓着带气的跑了回去。留下我们三个男的,二话没说,拉开脚步朝里走,心跳还是很快,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真像王安石《游褒山…》所述说的一样,只不过没说“不出,火且尽”。的确是“入之越深,其进越难而其见越奇”的感觉。刚走不远,突然一声叫,差点把我们吓倒,楞了一下,拿电筒循声一照是燕子。此时,电筒就是我们的武器,他去掉了鬼神、邪幕、黑幕,带来一线光芒。多少给了我们安慰,洞中一团漆黑,全凭借着电筒的作用,步步留神到了洞底,一撮微火,这微火给我们看到洞底模糊的轮廓,神秘色彩的气氛就这样增添在我们的周围。但是好奇心支配着大脑。正在四处张寻时,看见有两个小洞,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左边,我只凭好奇心,没顾其它的朝前面的小洞爬去,爬到几步远,就不敢再爬了,看见前面又有一个洞是用石板堵住的,现在想起那亡命的劲头,脚都发软了。当时种种念头还是像闪电似的一下子向我打来,一个接一个,不详的念头最多,我赶忙转身慌张紧张的爬出了那小洞,真可怕,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出了洞,回到住宿。休息片刻,准备吃饭,一番张罗,买好了酒、罐头和菜饭正在酌酒,突然,听外面喊声四起,震樽。转头望去,几个人在那里喊:“活佛,活佛…”我们的酒兴就这样冲淡了,我感到奇怪,什么活佛,放下酒杯,挪开凳子,跑到人群中,凑热闹,这些人还帮我指,目光随着指点看到了在对面的山崖边上,是一个佛。不仅像,而且还在“动”,身披红袍,头带冠冕。活像“唐生”。众说纷纭,各说不一。那些信佛的拜个不停,还铮铮有词的念道:活佛,阿弥托福,活佛…。不信的人在一旁肯定地说:那是光和树子折射所产生,偶然巧合形成像佛的形状。最后,整个在此住宿的人都出来了,挤成一大团,东张西望。我带着半信半疑的神情,跟旁边不停朝拜活佛的大妈学着念活佛,阿弥托福。比着手势,那晓得,我手里还捏着筷子。大妈抬头一看,忙打我一下,指着筷子,我赶紧缩手,看了看她,便继续又拜,生怕打乱了她的下数似的那么认真。那么严肃。
煤油灯亮了,这里没有电灯。各自都在床上,不敢再东走西窜了。疲乏和累交织在一起,脚肘子痛,你在揉,他在擦。大家忍着,精神可佳。有的说,来不起了。有的说看明天怎么办,是背还是抬,笑声四起。一言一句苦笑着,痛快乐着。
第二天,我们又踏上朝清音阁方向的路。这天,人们的姿势比上几天更好看,都借着第三只脚——拐杖。背的背,扶的扶,搀的搀,前进的速度慢了,队伍反倒整齐了。五十几个人排成一溜。唯有我还在他们前头,不时回头一望,不禁失声大笑,太好看了,这时,恐怕只有我才有笑得权力了,一群一伙看不见了,都汇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队伍,朝红村坪跋涉…
头顶九老洞的一线天,打扮一番,格外美丽。我们兴趣昂然的来到清音阁,听说万年祠不远,还是几里路,管它有多远我心一横,朝万年祠走去,45分钟就到了万年祠,它和前一个庙宇俊异,独有风味,那醒目的“圣寿万年祠”横匾和玉象、金佛,眺然进入眼帘,那清静幽雅的环境,真有点约束人,没有一个成年男女,是不是时间晚了,尽是老太婆,都裹着黑白头巾,60上下的年龄,看见这些老人,黑衣黑裤每人带一把随身的黑伞,和一小提篓,她们放下东西依次朝拜。这么大的年纪,千里迢迢赶到此,陌生成知己,真是赞叹不已。这时,只有我一个男儿,因还要返回,只得走马观花了一下大致的景色,一会儿,来了一群青年,匆匆的从大殿旁一晃而过,想必他们也是赶路…
值得回味的一件事,照相花了半个钟头,因我一人力不从心,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我打起勇气,叫了声“服务员请帮忙照一张像”,她同意了,没吭声,把手里正在看的报纸收起,动身不好意思的问道:你们几个人?我说:就我一人。他的胆子微微放开了些,也没有开始那么紧张,我把相机递给她,只等她按快门,谁知她不会,我上前教她,他稍稍懂了,我又跑向目的的,一声响照了。我赶紧跑过来,连忙说“谢谢”。我深深为她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
5月12日,也是游峨山的最后一天,我们从清音格向报国祠开进。路要宽的多了,好走得多了。心胸也更开阔多了,心情也更激动,视野顿觉“轰然动开”。眼前一片清幽嫩绿。极目远眺春意昂然。气象更新,好一派美丽的风光,令人憧憬。
天下名山的一幕幕画卷,正在我脑力映现。巍峨秀峦的风姿,早已把我的心引飞。我不就是峨山的雨吗,峨山的雾,峨山的云吗,峨山的光吗。从古到今,你的传奇,你的风采,你的神秘。你的美丽到处都充满少女的媚态,到处充满着少女的羞颜,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到处充满着令人迷恋的情怀,包揽无余的美感,使我夜不能寐。那茂盛的青草,芳艳的小花,青郁的树藤,盘曲的小路,怪石奇洞无不醉人。随时随地都能勾出美的一角,我们的丹青,在此拨墨;我们的诗人,在此吟颂;我们的音乐家,在此弹奏。来吧,人们到此一游,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枯松倒挂依绝壁”,今天才是“峨嵋天下多游兴”。游人如织,不分季节一拨接一拨。白居易笔下的“峨嵋山下少人行”寂寞、孤寥早已一去不复返。
峨山,几天的旅游给我留下深刻的映像,是这里的人亲切憨厚朴实好客。峨山不愧为是美丽传奇的山,那逗人的猴子,那一草一木,那一山一水,那神话般的传说,难以忘却。在此,感谢峨山人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你们这双手,把峨山点缀的秀丽多姿,美丽壮观。道是“不到次一游,是一件憾事。”峨山展露的风采和美貌,定会迎来更多游人。此篇文稿用白描的笔法铺展再现你那值得留念的一副美丽的峨山图。
汽笛响了,我们在火车厢里,回味着不同的见闻。平静不下的笑语,赞美不完的颂词,褒扬在车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