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表示,建设“海绵城市”是必要的,但要结合城市自身需要,因地制宜,在多雨的南方城市便可多考虑建设,但北方城市则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窝蜂”去做。如今,很多城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洪涝了,便马上考虑开建海绵城市,这样的想法不科学。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建设“海绵城市”的难点,一方面,人们对其内涵还普遍缺少理解,另一方面,“运动式建设”也令相关专家担心。
据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而这数据也让外界产生建设成本是否会过高的想法。孔彦鸿表示,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是不要大规模破坏,即建设初期就要进行低影响开发,而低影响开发是省钱的,建设初期只要考虑不要干扰自然循环的路径,那就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了。
她举例说,“低影响开发、低洼绿地建设”就是在建绿地之初,就把雨水的去处考虑好,就把透水地面自然留好,不破坏自然原有的下渗渠道,而这样的建设,甚至不要考虑投钱。如果是建设完再考虑“恢复”部分海绵体,那肯定费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