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听到一位基层年轻干部说了这么一番话:“有时一见到有群众反映问题,心里就‘发毛’,与群众磕磕碰碰说不到一起。”细细品味,这话耐人寻味:为什么如今一些身在基层的年轻干部与身边的群众缺少“共同语言”呢?笔者认为,关键是一些年轻干部的工作方法问题,最重要的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
和群众没有“共同语言”,实则是与群众的感情存在隔阂,和群众没有感情,或感情不到位,对群众的态度当然也就生硬,话就说不到一起。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实则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有没有正确的权力观、明确的公仆意识、强烈的群众观念的综合体现。有些年轻干部,平常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任务,与群众总是隔着肚皮,分着心窝,感情淡薄,所以把群众的话当作耳旁风,把群众的反映当作是“找岔”、“挑刺”,一听到群众反映就“伤风感冒打喷嚏”。
与群众多寻求“共同语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对年轻干部来说,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它是一种关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群众;它是一种付出,有时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谋福利。我们党提出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小康社会,要求领导干部就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办;就是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和群众真正有了“共同语言”,多和群众交心谈心,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年轻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