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燕明 8月14日上午,“阳光跟帖”行动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启动。“阳光跟帖”行动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起的公益行动,倡导广大网民理性评论、文明跟帖、善意回帖、改善跟帖评论生态、创建清朗网络空间。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麦克风”,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在网络空间,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他们既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围观者与评论者。 不过,与传统“麦克风”有层层把关、层层审核不同,网络“麦克风”没有任何的约束,有时候用“脱缰的野马”来形容也不过分。这是一种天然的优势,但若越过了边界与红线,也很可能成为一种“劣势”。 在网络空间中,的确有一些言论是超越了底线的行为,如暴力、低俗、谣言等等。这样的“麦克风”,显然是不健康的麦克风,也是对网络健康秩序的一种扰乱。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一则题为《网曝天津爆炸公司总裁 背景果然这么深厚》的网帖出现,后经核实系肆意编造的谣言,再如某媒体官微也发布了关于天津市领导调整的谣言,最终被“关闭一周”……这些不健康的网络语言,诚如俄罗斯谚语所言,“阳光一旦暗淡,影子便愈加显得阴森可怕。” 恣意横生的不健康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影响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更会让每一个人成为潜在的受害者。这一次,可能是你伤害了别人;但下一次,却可能是别人伤害了你。网络暴力一旦被人利用,没有谁能幸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