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02|评论: 8

制造恐惧是谣言惯用伎俩 如何识别朋友圈伪科学?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8-2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造恐惧是谣言惯用伎俩 如何识别朋友圈伪科学?
2015年08月26日07:45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http://health.people.com.cn/img/2012wbn/images/peopleclienticon.jpg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url=]分享[/url]推荐 字号 分享到...

“致癌!有毒!!身亡!!!”“转疯了!震惊了!!99%的人都该看!!!”网民对微信朋友圈里的这类文章标题一定不会陌生,动动手指将其转发,却可能在不经意间盲信和传播了伪科学。

近日,由微信官方辟谣中心发布的《2015上半年八大谣言》备受关注,“蒸锅水易致癌”“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转基因有毒”等被广泛转发的“健康帖”都被证实为谣言。微信朋友圈为何成谣言“重灾区”?如何戳破朋友圈里的伪科学?

制造恐惧是谣言惯用伎俩

总结起来看,谣言往往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死亡焦虑主题。日前,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推出了新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自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的周举报数排名前100位谣言,共600篇公众号文章,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政治、政策相关、社会秩序、呼吁求救,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

2.用数字来夸大断言。谣言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中山大学去年的一项统计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27%)的谣言都有使用“100%”、“第一”等数字,这些数据看似客观,实则无权威出处,只是为了用数据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准确性,以达到夸大和断言的效果。

3.假装权威。许多谣言通常都假借专家身份,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加拿大肿瘤专家等,进而说服读者相信它们。同时,用专业术语精心包装,激素催生技术、抗生素、硫化促进剂等专业术语的使用,使这些谣言看起来头头是道。

4.配图营造“见为实”。统计显示,这些谣言平均每篇文章附带3.56张图片,由于受众一般认为“眼见为实”,这些图片往往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5.抓住受众恐惧诉求。“毁容”“有毒”“致癌”“身亡”等相关词会被经常使用,再辅以偷梁换柱的图片支撑,随意捏造的数据,耸人听闻的说法多引发读者恐慌,人们往往会采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保守心理,不敢轻易忽略或否定这样的消息。

微信朋友圈为何成谣言“重灾区”?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王云亭将朋友圈的养生“伪科学”归为两类,“一类是善意转发的善意文章,不以欺骗为目的,但因为缺乏科学支撑,缺乏对适用人群的定位,而成为‘伪科学’;另一类是存有营销等商业目的的‘伪科学’传播”。

“造谣者往往利用公众恐惧死亡、疾病的心理来制造噱头,传播错误健康知识。”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指出,“实际上,造谣传谣者背后往往有着很强的商业利益驱使,不少公众号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率出售广告,甚至直接推销产品。”

相比造谣者“干劲”十足,辟谣者却明显缺少动力。马冠生告诉记者,由于每天的诊疗任务繁重,还有科研论文需要撰写,大多数医学专家并没有时间进行科普文章的写作。

在张志安看来,现在公众虽然关注健康,但是健康知识还比较有限,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谣言的判断,公众的传媒素养还有待提高。

由于微信用户众多,各种新的“伪科学”帖层出不穷,鉴别成本很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即便认定为谣言,常常仅仅是删稿了事,造谣传谣者的违规成本却非常低。“相比政治、时政谣言,健康类谣言的社会危害不是那么直接,法律上很难给予严厉制裁。”张志安说。

如何戳破微信朋友圈谣言?

中山大学联合微信推出的《“谣言”分析报告》提出两个办法,一是查看信息是否为老帖,健康谣言往往具有重复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往往在改头换面后被再次传播。另一个方法是查看信息来源和出处,那些证据来源不明、穿插广告、专业性不强、数据不客观的信息,基本可判定为谣言。用户可以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和所发内容进行对比,比如房地产商开始转发医学问题,显然就不如权威认证的医疗账号来得可靠。

屏蔽此推广内容





此外,社会公众对谣言的及时举报,是微信谣言样本数据库建立的基础。据张志安介绍,如今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的谣言举报已有3万次,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达到30万个,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

“目前微信平台方也在逐步建立谣言数据库,这有助于平台方快速核实、及时处理谣言,从而降低健康谣言在整个平台层面的传播。”张志安介绍,随着微信谣言数据库的不断充实,谣言删选、处理也将会提速。

易观智库分析师李欣然建议,政府在对微信的监管方面,应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备案,对微信自媒体的言论以及传播内容进行监督,在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及时处理,从而推动自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谣言的传播。

【1】【2】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8-27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灾难来临的时候,谣言伺机滋生。
    谣言是什么?《辞源》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谣言是民间流传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其二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现代汉语词典》说,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现代意义上的谣言,在古代的概念里是“谣诼”,是造谣诽谤的意思,屈原在《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10506_6-15.htm

发表于 2015-8-3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玩朋友圈,关键是自己多求证,多思考。

发表于 2015-8-31 15: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8-3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玩朋友圈,关键是自己多求证,多思考。

发表于 2015-8-3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自己多求证,多思考。

发表于 2015-8-3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发表于 2015-9-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科学。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