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北川.jpg (95.52 KB)
下载次数:0
2009-5-10 21:02
2009年5月的四川,初夏的阳光遍洒曾经哭泣摇晃过的大地,隐隐嗅到一丝回暖的生机,熏熏然叫人期盼起来。而2008年的四川,实在太过惊心动魄,再次想起地震期间的种种,纵然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也无法忘记一地血红、满目离殇。
绝望过后,希望在何方?一年过去,灾区的同胞们,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
逝者已矣,思者永伤——带着必须承担的苦难记忆,重新上路,回到曾经走过的地方,都江堰、什邡、江油、安县、北川、青川、映秀,行走灾区八日,倾听灾区春日里的声音,听听他们真实的感受与渴望。
本帖每日更新。网友们如果有什么想问我们灾区同胞的,都可以跟帖留言。在行程允许范围内,我都将尽量问到。
第一天(5月6日):成都 (都江堰、彭州)(1楼起)
第二天(5月7日):德阳(什邡) (74楼起)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53985&star=3
第三天(5月8日):绵阳(江油)(152楼起)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53985&star=5
第四天(5月9日):绵阳(北川)(182楼起)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53985&star=7
第五、六天(5月10-11日):广元(青川)(259楼起)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53985&star=9
第七、八天(5月12-13日):阿坝(映秀) (第313楼起)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53985&star=11
1、2009年5月6日(第一天)
地点:四川都江堰、彭州
内容:安置点
第一站先至成都周边的一些安置点。看看各种重建区和板房区的人们真实生活是怎样。
幸福家园安置点已经广为人知,居住在此地的灾民有6701人。每3人一间板房。
夏天是板房里最难熬的季节,家家户户门口都进行了绿化,希望能稍微缓解酷暑。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8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鹿鸣河畔
地震让鹿坪村全部受灾,死亡9人,房屋倒塌受损5323间。新修建的房屋几乎都是客栈、茶楼的模式。
村民介绍,到了7、8月份,这里将遍种荷花,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小镇。而怎么吸引游客,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离成都和都江堰都不算太近的这里,试图发展成旅游小镇,是妄想?是勇气?
明日继续。
四川很有希望。灾区的明天会更好。期盼继续。
祝愿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地震后一个月出生的孩子,李震熙 —— 希望孩子能如同父母的愿望,一生和乐吉祥。
一路上看到,地震前后出生的孩子很多,这些孩子们,不管在懵懂中经历了什么,到底都磕磕绊绊的活了下来。
而我们这些大人们呢?多久才可以抚平伤痛?
石碑村安置点
“5·12”特大地震,导致石碑村438户群众受灾,46人遇难,房屋倒塌3350间。“石碑新村”永久性安置点安置受灾户259户、677人。
乍进石碑新村,以为来到了花园小区,漂亮的楼房,美丽的环境。社保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残疾人康复站、社区警务室、文化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
问及居住和生活情况,一灾区农户告诉我,她原本居住在附近洗脚沟,地震后房屋毁损严重,一直居住在帐篷里。今年春节被安置过来,很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唯一的问题是,安置点离农田约4里地左右,耕种颇为不便—— 而根据几户人家的走访,几户家家户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大姐手里抱着的,是震后再生育的孩子。已经两个月大了。不忍询问当时的情况,倒是抱着孩子满眼宠爱的她自己说起,之前的孩子已经14岁了,因为地震长眠与地下。永远不会忘记,5.12那一天失去的人。有重生,也会铭记。
一受灾群众说,迁居到此以后,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打打零工。生活开始变得艰难。乡政府承诺说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打造风情旅游小镇。不至于继续像现在这般,连燃气费都快交不起。他也希望,那一天快些到来。
步入房内,发现楼梯间堆满了杂物、旧物。有人抗议称,由于大家以前都是居住的独门独院,养成了乱扔垃圾的习惯,迟迟纠正不了。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
棋盘村
棋盘村永久安置点已有492户共1519位村民。这里几乎都是四层左右的小洋房。小区前后种了一些菜地,灾民们说,即便已经住上了楼房,也忍不住像从前那样种一些小菜。外头卖菜实在太贵了。
同上!
希望灾区人民能够早日忘记昨天的伤痛
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辛苦了!支持!
继续关注中。。。
体贴入微
房子真漂亮
注册后积极发帖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