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55|评论: 4

[原创] 哪些新闻打败了《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8-2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昨日出炉,获奖作品共295件,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48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153件。而此前争议性较高的辽宁日报以“本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落选……而在今年6月,这篇充满争议的文章参评中国新闻奖,出现在网络公示名单中。不过,在昨日揭晓的中国新闻奖名单中,这一文章悄然消失。(中国青年网2015/08/28)
  首先要批评一下中国青年网写作此文的作者,什么叫“悄然消失”?既然《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一文(下称《老》文),被推荐并进入了公示,则其之所以未见于获奖名单,乃是因为落选了,没选上。既然选不上,当然不要出现在名单里——若中国青年网的记者,是在公示之后、出结果之前,突然没见了那文章,不知其由,辽宁日报也没有跑出来做说明,则用“悄然消失”就没错了——否则,别乱用啊,悄然消失者,偷偷摸摸溜之大吉啊。辽宁日报,怎么会临阵脱逃呢?
  既然是落选,就有竞争,且看看,当时颇吓了很多人一跳的《老》文,是被哪些新闻给踩在脚下了。
  先来看下澎湃新闻6月21日的报道——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刊登在2014年11月13日《辽宁日报》上的《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一文,经辽宁记协报送,进入了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名单,参评项目为“深度报道”。
  于是,咱找到公示名单,在特别奖和一等奖里,未发现有“深度报道”栏目,也就是说,深度报道的参评文章,没有进入前两个奖项。
  二等奖中,有桂林日报的《4小时,一颗滚烫的“爱心”从桂林飞抵北京》,讲的是一名21岁广西小伙小叶不幸离世后,家人大义捐其器官,两个肾脏、一个肝脏、两个眼角膜分别捐献给桂林的五名患者,而心脏则捐给正在北京治疗的江西12岁男孩小包。推荐原因:特殊题材,意义重大,充满正能量。
  有中国日报的《Return Of The Unknown Soldier (老兵归来)》,讲的是现年99岁的赵振英老人曾于1939年至1945年之间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并于1944年至1945年期间赴中缅印战区抗击盘踞在那里的日军。1945年9月9日,日军在南京原中央军校(今南京军区历史档案馆)大礼堂正式向中国军队递交投降书。作为当日负责现场安保的警卫营少校营长,赵振英亲历了整个受降过程,同时他也是现场唯一可以自由走动的人。今天,从我们已知的信息来看,他是那个历史性时刻的最后一位见证者。推荐原因有,文章刊发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国民党抗日名将杜聿明将军之女杜致廉发来邮件表示自己“流着泪读完”,并表示希望能够亲自前往大陆看望赵振英老人。
  三等奖,深度报道的获得者是经济参考报《太兴铁路被指偷工减料 院士吁请深查》,标题基本概括了内容。推荐原因之一“这篇舆论监督类深度报道事关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题材重大,社会关注。不仅体现了记者高度新闻敏感,而且体现了记者敢于碰硬的社会担当。”
  从以上三篇获奖作品,我们能看出,他们的属性,特殊题材、还原历史、舆论监督。共同特征,真实客观,喜闻乐见,不撕裂社会。尤其是三等奖作品,体现了媒体及记者的不惧风险,为国为民的担当,不愧“媒体乃公器”五字。
  死在这三篇文章手下,《老师,请不要讲中国》是不是瞑目了呢?

  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原创时评、感悟历史,欢迎关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8-2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乐乐老儿马上会跑来骂你的

发表于 2015-8-2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少中国民众不关心重大问题。眼光着力短浅、平常,对重大问题缺乏思索和关注,所以我们除了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之外,很少着眼对它们产生影响的问题,这就是中国艰难前行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