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798|评论: 78

[注意]州委书记一声吼,建昌坊变彝族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原文:


翟占一一行凉山州和西昌市领导的陪同下,首先来到西昌市新一环路现场考察。新建成的新一环路,极大地提高了城区交通通行能力,有效解决了城东片区“城中村”问题,带动了城郊片区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西昌市已完成一环路建昌坊风貌街规划,拟将新一环路打造为展示历史文化底蕴,集旅游、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特色景观。在考察新一环路安置小区建设和历史风貌街的规划时,翟占一强调,一张白纸好画画,要高起点规划安置小区和历史风貌街,在建筑上要体现彝族的风情、川滇的风貌,特别是历史风貌街的建筑风格要保留自身特色,突出凉山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风情


我的看法:


首先声明,不是我对彝族文化有意见,彝族文化的确很有特色,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切合城市的历史发展规律。一环路新街的规划,就是想呈现西昌古时的民居风貌,历史风情。然而,在规划上就必须符合特定历史时空背景,而不能因为政治上的强加改变而在具体规划中扭曲


西昌平原地区原本居住的都是汉族,在老城内部分地区聚居着回族等,城内是没有彝族聚居的,更不要提有彝族特色的民居了,因此,在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上,基本都是典型的汉族文化。大家从西昌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民居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因此,如果要打造符合历史的建昌坊,就应该严格尊重历史,呈现出历史原原本本的风貌,而不应该因为建国后七十年代西凉合并,而导致西昌冠上了“彝族地区首府”的名号,就改变原有的历史形态!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也会误导大家对历史的认识。严格来说,西昌地区的民族融合,是政治导向下的被动融合,而不是历史正常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对文化的呈现上,务必请尊重历史。


这位新书记可能对西昌的历史不甚了解,他可能只是知道这里是彝族自治州,州府嘛,肯定就是彝族最集中的地区,当然要大力发展彝族文化,但是请问书记能否在实际了解了本地历史发展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既然是建昌坊,那就是古代西昌民居风貌的体现,如果要规划彝族风情,那么请另选地方,不要破坏历史,误导人们的意识。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多年前,有人大代表提议将西昌南街改建为彝族风情一条街一样,让我感到无比震惊和不能接受!我是很满意市政府的最初规划的,希望市政府在实施过程中,按部就班,尊重历史,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主观言论而改变初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5-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很赞同楼主的看法。我自己的观点是。作为城市规划,城市的一环路,是为经济发展,市民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用于旅游业的。如果要搞,那可以在风情园、邛海一带搞,这样才有助于新产业集群化。如果真要新一环路打造为展示历史文化底蕴,集旅游、商业为一体的城特色景观,是不是要把周围几座社区也给改了。照这样,把市中心改了更好,那之前政府为什么没有让市区也做成彝家特色,这让我怀疑政府的连续性。政府失去连续性,如果每个书记都按自己想法来做,那西昌的建设岂不是变成了他们满足其成就感的实验品。我会继续关注。。。。

发表于 2009-5-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帖子居然涉及敏感问题,不能发表

发表于 2009-5-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227]

发表于 2009-5-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变为州府后,属于我们城市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的已经太多了,保护我们的历史\还原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对历史对祖先有个可以追溯和记忆的地方.

发表于 2009-5-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楼主,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让那些代表好好听听民意!!!

发表于 2009-5-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热爱西昌的人都站出来,为西昌保留一块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域努力!!!

发表于 2009-5-7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昌街区的彝族特色的东西够多了,仅仅留给我们一块追溯历史的街区不行吗?新书记,麻烦你好好去了解下西昌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自己城市的历史和风俗被遗忘得已经太多,自从变为州府之后.

发表于 2009-5-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的意见让州官注意到。

可怜的西昌,又要遭折腾了!

发表于 2009-5-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的看法我是很赞成的。但你的做法我有两点意见:一、你又希望大家支持你的观点,但你在网上连一个有个性的名字(网名)都不敢取,怕暴露你的身份,说明你怕担责任;二、从你帖子的言谈举止来看,你是一个公务人员或者是一个很有文化素养的人,建议你在公开场合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没有人敢把你怎么样。

    (语言尖锐了点,见谅)

发表于 2009-5-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搞笑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勇敢的心”:

 

呵呵,怎么扯到了我注册的名字呢,我是前一个月因为西昌环境保护的问题,想要在这里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急忙注册的,所以资料也没有太认真填写,而“bear516”是我在各大论坛都使用的名字,所以不存在害怕承担责任的问题。

 

另外,我觉得这个话题不是一个闽感的问题,是一个大家都可以讨论的公共话题,因此,也不用实名发表吧,再加上本人身在外地,长期不在西昌,也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充分表达意见,只希望透过这个平台跟西昌的朋友传递一下信息吧。

 

另外,我针对这个话题还有一些看法:

我先摆明立场哈:

1.既然要规划为“历史风貌街”,就应该尊重历史,从西昌的史书当中去挖掘文化精髓。

2.彝族文化也是我们的亮点之一,也是对外旅游宣传的重要力量,但是应该另行规划,否则不符合“历史风貌”这一称号。

3.将“历史风貌街”作为展示西昌民风特色的景区,另行选址建设彝族风情文化街,两者分开,也符合历史,也符合现实。

 

也许论坛上的同志们出生时,西昌地区和凉山州就已经合并了吧,所以对过去的历史不太了解。也许我们从出生,我们就熟悉所谓的彝海结盟,火把节,因此感觉这片土地一直都是这样的,其实不是的。

但是我们现在创造城市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尤其是西昌的城市建设很有特色,不跟风,自成一家,这跟彝族文化和西昌的标志性文化“春城”“卫星城”“邛都八景”等是分不开的,那就是西昌这种城市几千年来的底蕴。三十年来,两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使得本地文化越发灿烂。

但是,我们要争论的不是文化“侵蚀”的问题,两种文化可以并存。我们应该将这两种代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特色的东西分开规划,才能原原本本展现过去的历史文化精髓,毕竟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老西昌的特色和底蕴,政府通过仿古街的形式,以商业化的方式重塑过去的明清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复兴。

西昌现在成了彝族自治州首府,当然也要充分发挥彝族文化的特点,促进其现代化,时尚化,尤其是商业化的发展,但是,任何规划应该有序进行,分门别类,不能混淆。火把广场,民族风情园,奴隶博物馆已经充分展示了凉山彝族文化,为什么我们西昌市政府不能为了西昌的文化而建造具有老西昌风情的仿古街呢?

另外,这位书记刚当西昌,视察经久钒钛基地时也说,原来为了修建钒钛基地而搬迁的移民,在房屋的新建上,也要体现彝族特色,我的天哪,经久乡的乡亲们要改变自己几百年来的文化,住彝族木楼么??

发表于 2009-5-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记杆杆酒喝多了。一时酒话。

发表于 2009-5-8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杆杆酒喝多了,明天不穿察耳瓦的通通的死啦死啦的。

发表于 2009-5-9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党!建昌坊在哪里?

 

一环路和西昌老城没多大关系吧?

发表于 2009-5-9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文化必须与其原来的历史相吻合,这才是传承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面所述的一环路规划,是西昌市政府早已制定好的建设规划,仿西昌古城特色的建筑区,不是我个人的想法。州委书记那天视察规划现场,就提出建筑上要体现彝族特色,民族风情。意思是,原本仿建的老西昌特色街道,要体现“彝族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昌坊,就是现在新建的一环路东段,要修建成老西昌风情的“建昌坊”仿古街区,完全仿照明清风格的西昌老城区修建。

发表于 2009-5-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ar516在2009-5-9 12:47:00的发言:
建昌坊,就是现在新建的一环路东段,要修建成老西昌风情的“建昌坊”仿古街区,完全仿照明清风格的西昌老城区修建。

原来只是你的想法?那就不要强加给占一书记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