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一盘鱼"先生打电话给我,说:王玉梅唱的<<卜算子 咏梅>>里面的主旋律是[二郎神],并非[金丝坠].而我在跟帖中说成了[金丝坠].
[金丝坠]从属于[二郎神],它是由[二郎神]而演变过来的,[二郎神]规格为6句,前面两句为帮腔,第三句上板,四句帮,五句放腔,六句扫.多一句不叫[二郎神],少一句也不叫[二郎神].后来不晓得是哪个先人板板,觉得这个曲牌很好听,要是上板多唱几句也是很受听的,所以就由此而演变出[金丝坠].[金丝坠]是帮[二郎神]的专腔,主旋律不变,但是在格式上自由性就很强,可多可少,还可以唱二流,[二郎神]是没有二流的.
最明显的例子<<摘红梅>>,那就是[二朗神]一堂,包括后面的[六犯宫词],不管你怎么犯,主旋律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三土地>>中三位公主出场等等都是把规格定死了的.由此而演变的[金丝坠],比如<<槐荫会>>中董永诉苦的那段,后来成都的几个老先生搞的<<情探>>中"梨花落杏花开"以及新编历史剧<<卧虎令>>中公主出场"离深宫降御香"包括后来搞的很多戏都运用了这支曲牌~!
由于[二朗神]格式比较死板,实用性就受到了局限,故而一般情况下,跳离这个规格而运用是,普遍都叫做[金丝坠].
由此而来,我说这段唱腔运用了[金丝坠]没有说拐,你说是犯了[二郎神]也是非常正确的~!就好像传统大幕戏<<蟠龙剑>>中<<芦花岸>>一场,以前老先生们习惯性的叫做[园林好]犯[江儿水].后来又不晓得是哪个河道的哪个先人板板说:[园林好]\[江儿水]都是一个体系的,不存在犯腔一说,即不变腔,又不变调,不过是把[江儿水]的专腔借用了一下嘛,干脆就给他取个名字叫[园林通江水].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记得以前有些朋友说:川剧这些老祖宗太怪了,有了个昆高胡弹灯不说,还搞这么多曲牌出来,什么[驻云飞][驻云不飞][驻云满天飞][驻云半边飞][甜驻云飞][苦驻云飞]~~~~~~~~~何必把这些爱好者拒之门外嘛~!那我们就要看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了,作为一个专业演员,包括一级演员,要说把川剧的高腔曲牌弄得很透彻的,据本人所认识或了解的几乎还找不到几个,因为这些学术性的东西,自古就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就是鼓师.演员只需要把几个大的体系的唱法了解熟悉就行了,始终记住,演员只有:[红衲袄][梭梭岗][新水令][锁南枝][一枝花][江头桂][香罗带]几种唱法,不过男角要多一个[流水腔].那这个又怎么理解呢~?有人说,男演员唱到[江头桂]这个体系的曲牌.听起来就有点怪,像是从"轩辕坟"出来的,干脆让其自由性要好点,例如<<别宫出征>>的[山桃红],还有<<夜归>>中的[四朝元],<<送行>>中的[江头金桂]等等男女都是挂的一样的曲牌,但是在腔形上就是有明显区别的.早在很多年前,在成都去耍,在"锦江剧场"还没有装修的时候,和王官福爷爷,罗文新老先生等一起喝茶聊天,他们这些老人家就说:凡是演员遇到怪头怪脑名字的曲牌,就按照[流水腔]的形式走,基本不得拐.
曲牌的复杂,我们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打比喻,就好象平时抽的香烟一样,中国总共有多少烟草公司?没个烟草公司要出多少品种?每个品种又有多少档次?每个档次都还要分软盖的和硬盖的得嘛~!要是我拿钱10块个人去帮我买一包烟,那10块钱那个价位的品种这么多,他知道买哪种啊?我又说:买成都娇子烟草公司出的,那娇子烟草公司出的也很多啊,必要要说个品种嘛,那我又说,就要娇子,娇子也要分好几种类型啊.所以说还是要分清楚一点的才好,免得弄冤枉.
又比如同样是唱[西皮倒板],但是它的锣鼓就非常之多,排开文武之分,就有什么"亮马锣""剪刀架""一柱香""翻山鹞""乱劈柴"等等,为什么要这么多呢~?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南阳关>>,前面韩擒虎要放马门腔"九重金厥领王诏",那个时候,他带领着千军万马去捉拿武云昭,一般情况下鼓师都会安"亮马锣",在意境上或者是听觉上才会让观众联想到人多,乘马,行路的感觉.到后来,尚师徒;麻叔某去攻城的时候,武云昭同样要放马门腔,要是这个时候再打"亮马锣"就不合适了,所以,在这里鼓师一般会安"冲天炮"(又名"一柱香").因为城外杀声四起,号炮不断,给人感觉很有气势.
如果要多举例子,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由此而言,川剧在学术性上复杂\多元其实很多都是在考鼓师.听一些老先生摆龙门镇说,在旧社会,一个鼓师要当半个导演,你平时学了多少?,记了多少?经验多少?就看你在台上的安顿,处理了.所以说,曲牌的复杂,锣鼓的复杂是个好事情,只要掌握好了,你就能随心所欲的驾驭它,驾驭整个舞台,使它们成为打造舞台艺术的工具,而不能让它们变成艺术创作中的绊脚石.如何才能合理的利用,呵呵,那是搞专业的事了,又是一个专门的学问,与我教门人无关了.说到这里,我不禁想想起了王官福爷爷他们说的两副对联
上联:只要他出马门挤眉弄眼;顶起唱;杠起唱;杠来了鲜花红包;啊~杠上花!
下联:亦任我坐统指提兵调将;锣打烂;钵打破;打不来掌声一个;唉~门前清!
上联:得鲜花和掌声乃前台"好角色"生旦净末丑
下联:挨口水遭踏削皆幕后"瘟珠子"把打冷丑当
所以说啊,看戏还是要多尊重一下场面上的先生们啊~!学演员难,学场面更难,要想成为一个王官福\李子良等这样有造诣的音乐家难上加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为时代不同了,什么都在变,川剧也随着这个大潮流,跟着自己的绝活"变脸"一样~在慢慢蜕化~~变~!变~!变~!
以上都是打胡乱说,仅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正~!
2009年5月7日傍晚于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