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难理解,偌大之中国怎么可能被小小的日本侵略了?这不现实啊,这岂不是蛇吞象吗!恨谁?只有恨国民政府无能,只有恨蒋介石不抵抗主义。
这种恨不是没有道理,确实是国家不争气,但是当时之中国、当时之蒋介石,也是万般无奈。还是回到历史,看看史实: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胜利之后,迅速走向现代化,特别在军事方面,有了侵略中国的足够底气,并且攒了不少战争经验。中国诚然是大国,但只大在体势,并非国力;中国诚然是军多,但只多在数量,并非火力。特别是在抗战爆发前夕,内忧更是迫在眉睫,存在各种割据势力,中国尚处于“有国无防”的状态。
从当时的国家实力和军事力量对比来看,中国确实对日本招架不住: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仅为16亿美元,是中国的4倍。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国家实力一经对比,中国处于绝对劣势。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的二三十倍;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是中国的8到9倍。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更是相当于中国的8到9倍。国力和火力一经对比,就可以明白中国的落后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国力和火力之外,战争组织能力方面,中日之间又是霄壤之别: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抬头,以天皇名义动员全国,一呼即应,完全成了全民皆兵,战争组织能力高效,日本军队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社会那时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加上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还存在若干个地方武装的割据政权,可谓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状态,战争组织能力极其低下,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
中国军民抗战,跟日本拼的不是国家实力,而是民族气节,这完全是人力和火力的相拼,可谓屈辱与悲壮同行。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
这就是抗战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