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13350224406

[群众呼声] 给罗增斌市长的一封信:经典电影《抓壮丁》故事原型发生地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3.sinaimg.cn/dy/deco/2008/0721/yocc080721img/con_logo_news_001.gif

http://i3.sinaimg.cn/dy/31/U868P1T31D193F479DT20051229065948_s.jpg

广安“三嫂子南瓜”选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03:55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把南瓜拿来比赛选美,硬是稀奇!”昨日,广安市岳池县普安镇“三嫂子南瓜状元”评选现场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村民毛兴友种植的14.2公斤重的南瓜当选状元,村民戏称其为“帅哥”,村民兰顺序种植的南瓜夺得“靓嫂”桂冠,村民游玉淑种植25亩南瓜,获“种植状元”,900元奖金被三人分享。
  前年,普安镇从韩国成功引进了金韩密本南瓜。今年该镇在18个村集中种植了6000多亩南瓜,年产值2000多万元。“把南瓜取名为‘三嫂子’是为提高其知名度。”普安镇党委书记李四海称,取名灵感来自电影《抓壮丁》的原作者吴雪是普安人。今年5月,普安镇将南瓜注册了“三嫂子南瓜”品牌,解决瓜农的后顾之忧。(熊政)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
2015年09月24日 08:58浏览数:171

[导读]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 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 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服务设施不足、经营主体融资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 质亟待提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硬约束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 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打造农村经济 “升级版”、培育国内消费新增长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背景下引入扶贫新兴业态、促进贫困地区贫 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战略措施。各地要充分认识休闲农业在助推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 乡村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
  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 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 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要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以农为本、促进增收。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科学构建农民利益分享机制,增强 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不能以办农家乐名义乱占农地搞高档度假村。二是多方融合、相互促进。休闲农业发展要与农 耕文化传承、美丽田园建设、创意农业发展、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精准扶贫、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等有机融合、相互 促进、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 展。四是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要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力度,文明出行、诚信经营、确保安全,制定规范标准,引导行业自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五是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六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要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 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要实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不断提升;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 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
  三、进一步明确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优化布局,着力在丰富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重大提升。重点在大中城市周边、名胜景区周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 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发挥各地区森林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优势,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支持农民发 展农(林、牧、渔)家乐,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聚集村;鼓励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的休闲农 庄;鼓励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园;支持各地建设美丽田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围绕丰富内涵,着力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重大提升。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强化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三)围绕增收脱贫,着力在产业升级和利益共享上实现重大提升。发挥休闲农业在调结构、惠民生的集聚功能和平台作用,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一批农家乐、小超市、小型采摘园等特色旅游到村到户项目,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支持社会资 本积极参与休闲农业发展,引导建立农民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不断提高农民的资产性收益。探索农民自组织、自 激励、自就业的创业模式,使休闲农业成为大众创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围绕提档升级,着力在人员素质和设施改善上实现重大提升。加大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将休闲农业讲解员、导览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逐步推动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提高休闲农业设计水平。加快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兴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基地的种养条件。加强传统民居保护修缮,鼓励发展特色民宿,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 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五)围绕有序发展,着力在规范管理和生态保护上实现重大提升。加大休闲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指导各地分层次制定相关标准,逐步推进 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促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引导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加大生态 环境保护力度,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六)围绕品牌培育,着力在典型示范和氛围营造上实现重大提升。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 开、留得住的知名品牌。继续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美丽田园推介、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等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 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鼓励各地开展休闲农业特色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四、完善落实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明确用地政策。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各地要将其列入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支持有条件的 农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加快制定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管理办法。
  (二)加大财税支持。各地要认真推动现有扶持政策的落实。要将中央有关乡村建设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集聚区倾斜。鼓励各地加大对休闲农业创业发展 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本地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加强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垃圾污水 处理、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特色民宿、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一批休闲农业聚集 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休闲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 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规定。有条件的地方,休闲农业用水用电享受农业收费标准。
  (三)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采取多种信贷 模式和服务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在符合条件的地区稳妥开展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信贷支持。探索休闲 农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休闲农业企业上市。探索新型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加大对休 闲农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协调利用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项目开发;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方式,使 贫困群众在项目发展中获得资产性收益。
  (四)加大公共服务。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 台,全面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制度。支持建设休闲农业聚集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生态停车场、道 路、观光巴士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休闲农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从业人员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人才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制定并发布全国休 闲农业统一标识,并推广使用。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行业标准,推动本地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鼓励各地利用多种模式开展公益性宣传推介,扩大休闲 农业的影响力。
  五、切实加强对休闲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摆上重要位置。各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将休闲农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支 持休闲农业发展。要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理顺职责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组织拟定发 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切实提高推动休闲农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明确任务分工。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农业部门负责牵头落实本地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加强与旅游等部门的协调配 合,指导产业的整体发展,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统筹安排现有渠道资金对休闲农业给予支持。财政和税务部门负责在现有政策范围内落实财税支 持政策。国土部门负责落实休闲农业用地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村庄的规划设计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 等。水利部门负责河湖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并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文化部门和文物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文化和文物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林业部门负 责指导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扶贫部门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整村推进工作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人民 银行等金融部门负责金融政策落实工作。
  (三)推进典型示范。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探索发展模式,树立发展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围绕休闲农 业发展的新模式、农民与工商资本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探索的利益联结新机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农耕文明传承的新方式等,加大经验总结,形成可 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确任务分工。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农业部门负责牵头落实本地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加强与旅游等部门的协调配 合,指导产业的整体发展,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统筹安排现有渠道资金对休闲农业给予支持。财政和税务部门负责在现有政策范围内落实财税支 持政策。国土部门负责落实休闲农业用地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村庄的规划设计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 等。水利部门负责河湖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并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文化部门和文物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文化和文物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林业部门负 责指导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扶贫部门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整村推进工作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人民 银行等金融部门负责金融政策落实工作。

发表于 2015-9-27 22:1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27 22: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合川肖家接壤的“啸马山”上马寺也是一好去处!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9日参与了省旅游局值守《阳光政务》节目,也就接官亭村旅游扶贫的问题与旅游局的领导进行了交流,省旅游局的领导提出旅游扶贫需要相关部门、市县政府的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并回复说近期将会同广安市、岳池旅游部门一同对该村旅游扶贫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帮助该村理清发展思路,抓住精准扶贫的这个契机,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产业的培育发展旅游。特别拜托,希望能有地方政府和扶贫、旅游、农业等涉农部门的共同关注!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0-4 15:25
拭目以待?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0-4 22:09
契机?

发表于 2015-10-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151004231625986.jpg

发表于 2015-10-6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太庞大了

发表于 2015-10-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乡村“旅游脱贫”成效明显
                                                       2015年10月06日08:01    来源:四川日报  

  有没有一种扶贫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并且成本低、效果快、返贫率低?在近日举办的全省贫困地区县(市、区)委书记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研讨班上,前来授课的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给出答案:乡村旅游。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在我省已收到明显成效。2014年,我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800余万农民带来人均704元的收益,同比增长13.3%;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500元,增收速度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快1.8个百分点。
  为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彭德成建议四川首先摸清家底,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责任清。还要挖掘特色、尽可能保持乡村的原真性,引导农民实现合理分工;各县市区还应整合力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林凌 记者 熊润频)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0-6 18:18
惠民政策如何真的落到实处?

发表于 2015-10-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用户 223.104.45.x 发表于 2015-10-6 18:18
惠民政策如何真的落到实处?

翘首以盼?????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雾里看花?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0-8 04:43
《抓壮丁》算是岳池名片。

发表于 2015-10-8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13350224406 发表于 2015-9-27 10:03
2015《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2015年09月24日 08:58浏览数:171

[导读] ...

李克强:政府说到就要做到,决不能放空炮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07/c1001-27668013.html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0-8 12:01
有没有结果???

发表于 2015-10-10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试行)》

  考核设置5个一级指标:扶贫综合成效、“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扶贫攻坚十项重点工作、扶贫攻坚保障措施、县域经济发展
  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分片区按20%比例确定先进县名额予以通报表扬
  排名位于本片区倒数10%及以下且当年未获评县域经济发展先进的贫困县,其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个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对考核结果先进的贫困县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时优先考虑,在分配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时予以倾斜
  本报讯(记者 李淼)继取消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贫县”GDP考核后,我省扶贫考核工作再出实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办法》明确,将把扶贫综合成效、“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扶贫攻坚十项重点工作等扶贫开发实绩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用“指挥棒”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加重视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扶贫开发攻坚上,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此次考核对象为《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88个贫困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对贫困县考核,按四大片区分类,秦巴山区34个、乌蒙山区9个、大小凉山彝区13个、高原藏区32个。
  考核按“精准导向、分类评价、定性定量、激励约束”原则建立实绩考核体系,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扶贫综合成效、“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扶贫攻坚十项重点工作、扶贫攻坚保障措施和县域经济发展等内容,二级指标包括精准脱贫、农民增收;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新村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乡村道路畅通、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升级和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医疗服务、文化惠民和科技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新风正气塑造;组织领导、驻村帮扶、投入保障、改革创新、法治建设、党的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内容,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又充分契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重要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攻方向。
  我省将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分片区按20%比例确定先进县名额予以通报表扬。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激励约束、工作问责、贫困县退出等挂钩运用,考核结果成为年度考核等次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排名位于本片区倒数10%及以下且当年未获评县域经济发展先进的贫困县,其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个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考核结果先进的贫困县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时优先考虑,在分配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时予以倾斜;对扶贫攻坚重视不够、工作不力或年度考核结果排名位于本片区末位的贫困县,由上级党委、政府进行约谈提醒或诫勉谈话,督促整改;对提前实现脱贫目标的贫困县,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退出贫困县序列,从退出次年起不再作为贫困县考核,其原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政策继续适用。《办法》明确,考核年限为2015年至2020年,每年考核一次,采取自查复查、随机抽查和综合考评的考核程序,对被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发现并查处扶贫开发领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的,或被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轻重扣减考核得分。

发表于 2015-10-1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0-13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