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其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在举国上下一致抗日的滚滚洪流中,安岳各界群众也纷纷投入抗日救亡的战斗行列,先后成立了安岳县各界抗敌后援会、防护团、防空监视哨所、兵役监察委员会、抗敌出征军人家属优待委员会、国民兵团等抗敌支前组织机构,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讨汪活动 1938年底,日本帝国主义为引诱国民党投降,提出了所谓日中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等“三原则”。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于同年12月18日,携同其妻陈璧君、党羽周佛海、曾促鸣离重庆经昆明,叛逃越南河内。同月29日发邮电文,呼吁重庆国民政府,接受日本首相近卫提出的所谓的“三原则”。 这激起了全国民众的强烈愤慨。 1939年在安岳文庙举行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中,安岳召开了讨汪大会,并发出了《告全国同胞书》、《告民众书》及讨汪电文,同时散发讨汪小传单,展示讨汪漫画,当时安岳各学校组织成立了讨汪宣传队。宣传队除在县城以口头、墙报、壁画、活报剧等方式于街头宣传外,还化妆成汪逆在大街小巷宣传汪的卖国罪行。并随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讨汪活动。 1940年安岳又雕刻汪逆夫妇二人石像,长跪于巍然矗立的抗日阵亡纪念碑下,永远受到人民的唾弃、谴责和审判。 为保家卫国安岳青年踊跃奔赴前线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悲壮的抗日歌声中,安岳青年积极响应“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守土莫论南北东西”的号召,志愿从军到前线杀敌。 安岳第一批志愿去前线参战的青年就达100余人。从1937年到1941年6月志愿从军者19652人。此外,由于抗战长期残酷地进行,需要大量兵力补充前线,将募兵制改为征兵制,实行征兵。安岳一面加紧对适龄壮丁进行组训,一面又对在校学生实行各种军训,初中及小学实行童子军训练,对社会青年实行社会军训。国民兵团成立后,对适龄壮丁实行抽签,中签者分期集训,以补充前线。八年抗战中,安岳共征送壮丁40138人。 这些青年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同全国军民一起保卫上海,血战晋鲁、扼守徐州、转战滇缅,不怕牺牲,喋血沙场,前仆后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八年中,安岳县为抗日救国而英勇捐躯者,有记载的竟达1265人之多。 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积极捐钱捐粮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这样号召下,安岳青年踊跃奔赴前线,后方人民则积极捐钱捐粮支援前方。 1937年,安岳人民为筹集航空捐,前后共达10次,总额达108927340元。1941年县举办航空会员费,按保摊派,每保摊派468元,全县共筹集296712元。在城乡(镇)分别筹集献(飞)机献金捐20万元。“七·七”慰劳捐募7万元,筹集优待捐16145元。1942年筹集航空会员费19000元,捐滑翔机款(安岳县一架)3万元,庆祝航空节大会,筹集捐款1万元,筹集劳军捐款3万元。1944年筹集捐款10万元。1945年筹集黔、桂劳军捐80万元,滇缅抗日将士慰劳金10万元。1940年献黄谷2177.92市石,每石折款30元,共折款65531.25元。1945年募献黄谷53737市石。学生还参加义卖募集沙袋等。 八年抗战中安岳人民除积极捐募钱粮外,还圆满完成了各年的田赋征收任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八年抗战中,安岳人民真正做到了只要是对抗战有利的事情,就积极参与认真完成;真正做到了万众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