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福英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做饭
明年4月都江堰首批100多名“地震宝宝”将降临人间,专家称孕妈妈调整好心态是优生关键
昨日中午,都江堰市聚源镇郊外的板房学校内,英语老师邹小琴微笑着向初二七班走去。怀孕3个月的她步子开始有些迟缓。再生一个孩子,生活的曙光让她不再终日惦记遇难的女儿和学生。5·12大地震中,全省有8000个家庭在灾难中失去孩子。据都江堰市计生局日前统计,当地符合震后再生育政策的共800多个家庭,目前怀孕的妇女已达130余名。这些孕妈妈90%都是高龄产妇,最小的32岁,最大为43岁。明年4月,首批100多名“地震宝宝”将降临人间。
据我省计生部门调查,5·12大地震中有子女死亡伤残的独生子女家庭大约8000个,其中死亡约3700个,伤残约3800个。为此,7月25日,省人大通过了《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再生小孩。新政策给处于悲痛绝望的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
孕妇档案
全省8000个家庭可享受再生育政策,都江堰800多个90%的孕妇为高龄产妇,最小的32岁,最大为43岁
明年4月,首批100多名“地震宝宝”将降临人间
孩子给地震妈妈带来新的希望
意外怀孕“我们太期待这个孩子了”
邹小琴,32岁,6岁女儿死于地震,现怀孕3个月
初二七班的板房外,贴着一张醒目的课程表:英语老师邹小琴,数学、政治、体育老师方文。聚源中学复课后,这对夫妻第一时间回到了讲台。
5月12日中午,忙着备课的小两口将6岁的女儿带到聚源中学办公室,打算2点40分送孩子去幼儿园。突如其来的地震,震碎了一切,带走了他们6岁爱女的生命。似乎没有什么能抚平他们的伤痛。震后几个月,邹小琴夜夜梦见女儿“长白了,喊妈妈”。她甚至害怕看见女儿过去喜欢的水果、动画片、铅笔,别家的孩子叫妈妈都会让她揪心疼痛。方文则变得更沉默,一点电话铃、开门声都会让他惊恐万分,睡不着觉就通宵上网。
“我最牵挂的还是已经去世的女儿,再生孩子的事情顾不上想。”32岁的邹小琴说。6月开始,都江堰市计生局统一组织了650多个再生家庭赴成都医院进行体检,并为300多名再生妇女实施免费“避孕环”取除。邹小琴也和大家一起做了“取环”手术。意外的是,邹小琴很快再次怀孕了。年近7旬的父母为此感到不少安慰,夫妻俩的心情也好多了。方文负责了班里的主要教学,还和妻子抢着做家务活。“我们太期待这个孩子了,可能要等到他平安出生,欢乐才会重新回到这个家庭。”
明年6月,邹小琴的宝宝就将出生,这和她遇难的6岁女儿生日接近。如今她和丈夫对肚子里的胎儿满心期待。“再过一段时间,宝宝就会胎动了,踢在肚子上会让我感觉女儿又回来了一样。我希望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还和女儿一样聪明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