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收藏“淘宝”2月花掉17万多
“熊猫纪念金币,全国只限量发行300多套,赶快拿起您手中的电话,现在只要9980元,您便可以拥有,无限增值。”7月上旬,年过60岁的李先生在看电视时,突然被电视上的一则购物广告吸引,他立即拨打了电视屏幕上留下的电话。几天之后,这套熊猫纪念金币,被送到了李先生的家中,一共有12枚。
随着熊猫纪念金币一起邮寄给李先生的,还有几本封面标注为东方收藏发行公司,宣传介绍其他收藏品的书籍,主要涉及字画、玉玺等,装订很精美。李先生没事便翻看这些书刊,没想到渐渐沉迷其中。
随后不久,李先生又接到该发行公司的电话,对方称熊猫纪念金币的收藏价值略有降低,公司正在发行张大千、齐白石等画家的高徒作品,虽然价格一万多元有点昂贵,但收藏价值很高。对方还称,要是李先生愿意购买,可以优惠考虑,寄回此前购买的熊猫纪念金币,再补上二者的差价即可。于是,李先生又补上了几千元,买回了两幅“名画”。
事情没有到此结束,随后,李先生多次接到东方收藏发行公司打来的电话,向其兜售各种纪念币、字画、玉玺等。“现在大约一共买了四五十件,屋里都没地方放了,前后一共花了可能17万多元了。”马女士说。
家人到派出所报案 民警断定这是骗局马女士说,李先生的电话号码应该被所谓的“东方收藏发行公司”传播了,因为随着李先生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给他打电话的人也不一样,现在李先生已经被尊称为该公司的“金卡会员”,还有私人“高级顾问”,但这些顾问,都只是介绍产品,让李先生购买。
“这肯定是骗人的啊,你咋不晓得呢?”李先生家人多次劝说无效后,于19日来到西城派出所报案。民警周舟说,这肯定是一个骗局,但要想破案,比较难,因为除了一个电话号码外,没得任何关于收藏发行公司的信息。
民警在派出所明确告知了李先生,这是骗局,要小心谨慎,但李先生仍然比较坚持。晚报记者发现,他花3000多元购买的“珐琅玉玺”,只要一动,头部和身子便分离,仔细一看,原来是用胶水沾着的。但李先生称,自己所购买的肯定有好有差,但将来只要卖出去一件藏品,价格肯定就超过现在所有“藏品”的总价。
尽管李先生始终不相信这是个骗局,但他的家人依然希望能够说服他,让他回头。前不久,李先生听说成都有个市场专门销售字画,执意要去。不放心老人独自外出,李先生的儿子便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同他前往,也希望通过此事让老人彻底醒悟。“我们一把画拿出来,对方看了几下,价格都没有问,就走了。”李先生的儿子说,后来有人悄悄告诉他,这个画基本没得收藏价值,所谓的名师高徒,但从来没有听过名师有这么一位高徒。
“他感觉完全被洗脑了。”李先生的儿子叹气。李先生则认为,他买这些藏品,是投资,将来也能给子女留一些财产。“如果拿去打牌或者其他消费,钱不就没得了嘛。”
所谓“和田玉玺”或是玉石粉压制而成
让李先生如痴如醉的“藏品”到底是真是假呢?20日上午,晚报记者和李先生的家人,带上部分“藏品”寻求市收藏协会的专家鉴定。看完李先生的藏品,市收藏协会会长杨敏表示,“这就是一个骗局,物不所值,就是粗制滥造的工艺品而已。”
在场的还有市收藏协会的其他专家,他们发现,所谓的“和田玉玺”,是大理石或玉石粉压制而成,所谓的名画也只是印刷品。纪念币不过是某厂家生产的伪劣纪念币,根本不是金子、银子做的,只是在外表刷上了金粉和银粉。
■提醒 假收藏骗人看好养老钱
duersi
2014年2月23日,湖北武昌,一名76岁的老人4年花费30万元,购买百余件假收藏品,去世后家中的推销电话仍响个不停。
2014年9月24日,北京德泉艺藏文化有限公司,打着投资邮票、钱币等收藏品的幌子,诈骗150余人共计1200余万元,其中受害人多是老年人。
杨敏提醒市民,现在不少违法分子采用“异地推销、送货上门”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推销的收藏品,一般都是粗制滥造、高度仿真,没什么收藏价值。市民若确实有收藏爱好,而自己又无法鉴赏收藏品真假时,应该首选本地的品牌实体店,或委托懂相关知识并且信得过的人购买,对电话、网络、电视等渠道的推销要格外小心。民警周舟说,警方接到类似报警后,常常陷入为难境地。因为公司几乎一两个月就换一次电话,销售人员也经常换。等到警察找上门,他们早就改头换面了。“此类案件难防范、一旦上当损失大,收藏爱好者等群体应提高警惕,做好预警防范,不要相信电视购物信息。”周舟说。(晚报记者 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