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289|评论: 2

[梨乡杂谈] 桂花树 桂花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5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院西,紧接大成殿石级,筑有高五十公分、面积约三百三十平方公尺之台坝,台坝左右古桂两株,虬干妖娇,四时青葱,俨然擎天华盖。中秋桂花盛开,香溢庭院,为大成殿庄严壮丽,生色增辉。”记得这是已故潘实之老人描写当年苍溪县城文庙中的古桂的文字。
    我读到这段描写时,潘老已驾鹤西去,我自己也已步入耳顺之年。不过,这文字,确实打开了我尘封近六十年的记忆,当年在老文庙的日子,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中。
    我儿时读书,是在老文庙,那时人们习惯称其为老完小。
    老完小的生活,我断断续续写过,如今再写,已无多少精力。不过,我在老完小中与桂花树的亲密接触、我们做的桂花酒,还是得写写。
    我记得,在学校礼堂(就是大殿)前的台坝上,两株桂花树左右对称,主干的直径可能有六、七十厘米粗。两株树的主干都往中间倾斜,树枝几乎复盖了整个平台(这让我想起近年来看到的水观音的鸳鸯柏,而桂花树,较之则更不离不弃)。主干的中间都已从上到下的空了,有一棵还有半边的树枝已经干死。树的年龄不知有多大,现在推测,至少应在百年以上,更可以说是近五百年。
    我这样说,并不夸张。因为据考证,我说的老文庙是明正德七年(1512)县令刘鸿将其由城外东北隅旧址迁建的。建庙就种下两株桂花,是最自然不过的。
    农历八、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金黄的桂花开了。那香味,几乎使附近的一条马路都能闻到。
    每天早上,我们几个和父母一起住在学校的孩子,喜欢到桂花树下,用小毛刷从树下的用石碑搭成的小桌子上往下扫掉下来的桂花。挑金黄的、饱满、无变色的,小心的收起来把它装在瓶子里,放点糖、加点水,就是我们的桂花酒了。
    朝霞给巍峨的大成殿涂上一道耀眼的金边,精工细镂的门窗花饰、气宇轩昂的承顶红柱、没了铁马的四角斗拱,虽改建为礼堂,但当年庄严壮丽的大成殿仍风采依旧。
校园内静悄悄的,沉醉在浓郁的桂花香味中的我们,真不忍心将树下那黄澄澄的落共扫去。、
    还要说及的是,尽管那树没有用篱笆围起来,也没有人絮絮叨叨地说是不准攀折桂花,可不论大人小孩,并没有人去攀折的,这似乎那时人们的本能。那桂花,便也能花开花落,直至悄然消失。
    其实,当年我们的桂花酒,是桂花糖水。至于桂花酒,则是采摘桂花后,先把杂质清除,再放在筲箕里用清水过滤,漂洗干净,在阴凉处阴干。再按照1斤桂花放半斤冰糖的比例混匀,放入5斤左右的粮食酒,封好瓶口,一周之后才是可以饮用的桂花酒。
    可我只是觉得知之甚晚,因为这时我已垂垂老矣,血压高,不敢喝酒的了。
    改作了学校礼堂的大成殿,仍然未能躲过那迟早要来的浩劫,大约在八十年代末被彻底拆除。当年的古桂也与大成殿一起已荡然无存(那两株古桂的下落,我自然是不甚了了,总之是不可能存活下来,因为拆大成殿时,不可能想到要保留它们,再者,也没有现在移栽古树的科学方法)。如今,我们的小城也已真正成为没有古迹、没有记忆的城市。滨江路上采摘桂花的人们 (其实,这些年来,人们早已炼成了百毒不惧之身,是不怕那园林管理部门告知的桂花树有杀虫药的),可以视为其产物。这时,我便更希望找回这份记忆,思念那在老完小中做桂花酒的无忧无虑的日子。

        2015-9-22
        2015-9-25晨改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大成殿也许会重建,但那两株古桂,如人死,是不能复生的。唉。

发表于 2015-12-2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