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509|评论: 1

[梨乡杂谈] 也说苍溪狮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坝狮舞,源自西汉,根植苍溪,通过世代相传,现已成为我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元坝狮舞完美地融合了苍溪地方武术、杂技、舞蹈等许多艺术元素,其阵势、舞姿、出场、表情达意、鼓乐伴奏都独具魅力,吼出了心底的渴望,舞出了斑斓梦想。
  苍溪狮舞之所以在元坝镇得以光大,原因有二。其一,元坝镇是古义阳郡治所地,民间艺术、文化积淀深厚;其二,元坝镇,是古苍溪水陆交通枢纽,从来商贾云集,文经繁荣。
       元坝狮舞有大狮舞与小狮舞之分。大狮舞一般在节日、庆典的集市欢乐场上表演。它们是群狮团舞,借锣鼓唢呐助阵,借烟火炮仗壮威,形成一派群狮下山的威武场面。它们或借高台跳跃翻腾,或平地起势,打滚擞皮,以彪悍夸张的舞姿与技艺折服观众。小狮舞仅三五个人就能完成。他们是独狮独舞,一般是过年过节,走村窜户,到家户人家去讨个吉祥。但无论是大狮舞还是小狮舞,元坝狮舞都有北方狮舞的雄猛奔放之锐气,还有南方狮舞的灵活奇巧之技法,更有川北苍溪内敛沉着之气韵。《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苍溪元坝狮舞进行过报道。”
       我想,这是现代的苍溪狮儿。
       我想说的,是我儿时见过的苍溪的狮儿。
       据苍溪文化志载:《汉书  礼乐志   孟康注》曾对狮灯有过记载。苍溪民间狮灯沿为习俗,世代相传。自清乾隆以后,川北一带出现了笑头和尚引狮的耍法,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因而舞狮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解放前,庙垭乡花家坝的跌拌狮儿闻名全县,颇受群众称赞。
苍溪民间狮舞分两类。一类是高脚狮,表演者腿上绑着3尺多高的木脚衬,一人扮笑头和尚,戴大头面具,手执拂尘逗狮作乐;二人舞狮。另一类是地狮儿,除狮舞的一般动作外,还表演“破阵”。文阵三十六、武阵七十二,合计一百零八阵。民间一般以板凳、方桌等摆阵。把戏剧、杂杂技、舞蹈、游戏等融为一体,利用哑剧、喜剧等特点表演,非常逗人喜爱。旧时,缺嗣乏后的人家,请狮儿到家,由笑头和尚牵引着狮儿到主家床上玩耍,复牵院中,就地翻滚,生出几个小狮,嬉戏欢腾,以示多子多福。
       庙垭的花家坝有跌拌狮儿,除一般狮舞动作外,还能钻罗圈、梭桌子等。
       其实,狮儿的表演程式,共和国立国初亦是如此。
       那狮儿的道具,是自己绑扎的,没有现在的华丽。狮子头,是用两道竹圈扎成,厚纸糊裱。额头上有九个包,眼似铜铃,闪闪发光,鼻胛肥大、鼻孔圆阔,血盆大口、张合自如。狮皮系用双层麻布缝制,上绘狮毛。股后有麻制尾巴。狮头狮皮之色调,是以红、绿、墨为主,色调古朴、造型刚毅。笑头和尚的面具,也是自己制作,先用黄泥巴做出一个坯子,再用纸糊。第一层用清水,后边用糨糊,晒干后,从后边划个缝、再脱模,再缝好,再彩绘。
       五十年代初,春节期间,多有乡下的狮儿进城表演,经老西门、县门口、城隍庙坝儿、到人民舞台,雄壮的鼓乐,一路边走边舞,很是热闹。
       看狮儿的时候,真可谓是人山人海。记得在人民舞台看狮儿,我和大哥哥们去,爬在那些拉红苕种来的大洒背堆上,还看不见。我一不小心,跌在了那洒背缝中,把脚后跟的冻疮划破了,鲜血直流。看狮儿的场面,便也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
       时间过去了五十多年,时下已不见当年的狮儿,看那前述的狮舞,道具华丽、场面宏大,可总觉得少了本土的气息。再说,那融南方北方的狮舞于一体的元坝狮舞,没了本地的特色,与电视上见到的如出一辙,便更加怀念当年的苍溪狮儿。
2015-9-25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2-2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