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六秋委员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政协事业,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又有多种工作经历,能把政协事业和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渠县经济文化建设。先后著有《渠县军事史》、《渠县老干部史》、《渠县工会史》和文学作品集《巴宕流水》等书籍十余部,文字总量超过500万字。担任渠县《发展研究》杂志副主编,先后个人或集体承担各类调研课题数十个,撰写各类论文近百篇。还参与了《渠县志》、《渠县年鉴》、《当代县域经济达州卷·渠县部分》等编修工作。写有新闻、通讯、诗歌、散文、小说等300余篇,公开发表200余篇。 他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从不缺席一次会议和集体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每次全会都安排写有大会或书面发言材料。先后撰写各类提案20多个、参与或个人撰写较有价值的政协调研报告数篇。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政协委员等。 他所撰写的理论调研文章《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辉煌与启示》、《改革开放带来思想大解放和理论大创新》、《生猪大县生产调查》、《大县如何实现大作为》、《川陕苏区革命老区渠县脱贫发展研究》、《从三十年猪肉价格变化看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基地》等数十篇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类奖励。其中,论文《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辉煌与启示》不仅在省市获奖,还被中央党校和中央文献研究室选录。 他撰写有《春满渠江岸》、《用真情和奉献回报社会》、《鞠躬尽瘁山河悲》等通讯,其中,长篇通讯《鞠躬尽瘁山河悲》把渠县李渡乡山河村原党支部书记范洪明的先进事迹推向了更深层次,先后被《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党的建设》、四川电视台、《达州日报》等媒体多次转载和摘用。 他所撰写的《宕渠赋》、《汉阙赋》、《吊三国八 濛山古战场》等诗文,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前提下,对宕渠历史文化底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使人们能从另外的视角更深更全面地了解渠县历史文化。受到渠县各界的广泛赞誉。 他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李孬尔传奇》,以其滑稽的故事、幽默的语言,读后让人欢笑、发人深思。被称为具有川东地方特色的《聊斋志异》。 在政协会议期间,他撰写的提案《设立“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标识》、《规划建设渠城新的蔬菜基地》、《制定三国八濛山古战场风景区开发打造规则》等不但全被立案采用,部分还被评为优秀提案;参与撰写的《渠县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建议》、《渠县乡镇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数篇调研报告,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郑六秋委员是一位学习勤奋、工作踏实,甘于奉献的普通干部。做一行爱一行,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是份内还是份外,他都默默无闻、一丝不苟地把它干好。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挑大梁干实事的工作骨干。他积极投身社会,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近两年耐心接待上访并咨询政策的群众上百次,通过耐心解释疏导后,这些群众大多少怒气而来舒心而归。他先后为受灾群众和不知名的残疾人捐助达4000元。他还发动社会捐助,把“三国八濛山张飞立马勒铭”立回八濛山原处。 郑六秋委员,是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县十二次党代会宣讲团”成员,是县委党校客座讲师。他讲课知识较全面、理论功底较扎实,深入浅出,深受各界好评。 此外,郑六秋委员还多才多艺,爱好书法和音乐等,写有一手较漂亮的毛笔字,在音乐上能唱会弹、熟悉多种乐器,且达到一定水平。被领导和同志誉为“宕渠才子”,政协委员中的杰出代表。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渠县人,我热爱脚下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能为渠县发展尽点微薄力,做一名合格的委员,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这便是一个平凡的政协委员郑六秋最朴素的心声。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