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花脸表演艺术 传播包拯爱民情怀——《包公赔情》传承演出有感
(2015-08-24 14:38:10) 四川省川剧院 谯绍富
川剧《包公赔情》主要是讲述法律与亲情的公案故事。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时任开封知府的包拯受命放粮拯救饥民,在长亭众官员与包拯饯行时(包拯侄子包勉也在饯行官员内),长亭突来百姓喊冤,告包勉贪赃枉法,吞没灾粮,逼伤人命,包拯查明事实,不顾众人讲情,铡了自己的亲侄儿,为百姓伸冤。当包拯把此事告诉了自己最敬重的嫂嫂时,嫂嫂悲痛难忍,怒诉包拯不念养育之情,后通过包拯再三的劝解,阐述法大于亲情,叔嫂互相谅解。 该剧本是由川剧名家何伯杰老师从古剧移植过来,通过改编和创新,已成为川剧的保留剧目。本剧同时也是何老师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剧中以浑厚醇净的嗓音、字正腔圆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和纯朴的情感,成功塑造了“为民执法而又爱民爱家”的包拯形象。 今年,我有幸在剧院的川剧“百戏传承”工程中得以传承演出该剧,在何老师亲自指导和排练下学习此戏。川剧界都知道何伯杰老师是一个以严格和认真著称的“性情中人”,为了向老师学习传承好这折传统名剧,原汁原味地在川剧舞台上再现经典,我抱着学不好就等着挨老师批评的心理走上了“百戏传承之包公赔情”的排练场。果然,何老师第一次排练就与大家约法三章,表示这个戏在他没有点头前,不准演出,必须要达到可以演出水平了才能公演,说是一定要对川剧负责。 排练过程中,从一板一眼练唱,到一手一脚练做,再到一鼓一点练演,他始终一丝不苟。何老师说:“这出戏不仅要把这段襄阳梆子给唱圆唱好,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唱出包拯对情与法的尊重和分明。要唱出包拯对嫂娘的情,更要唱出包拯对黎民百姓的爱。同时还要唱出包拯为民执法、不循私情的天地正气。这样才能感动观众,观众才会认可你这个包拯。” 何伯杰老师的严格要求,使我在传承《包公赔情》这出戏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到了川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传承传统经典折戏,首先就是要继承,要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把上一辈艺术家身上的技艺学到手、传下来。然后才说得上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创新一定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没有继承,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包公赔情》是一出以净角应工的名剧,川剧的包公脸谱开的是黑脸、戴相雕(黑色官帽),因而包公戏在川剧中也被俗称为“黑头戏”,我力争通过《包公赔情》这折戏的传承和学习,尽可能多地继承川剧“黑头”表演艺术,在接下来剧院即将恢复重排的传统大戏《秦香莲》(又名《铡美案》)中扮演包拯,为再塑川剧舞台上的包公艺术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紧张严肃而又愉悦的排练很快过去了,《包公赔情》完成了内部彩排,即将在炎夏八月于成都公演,我为此有些忐忑,也有一些期待,希望该剧演出后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好评。 通过川剧《包公赔情》的传承演出,我深深感到“百戏传承”工程对我的培养和教益,我真心希望今后向何伯杰老师学戏,学习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川剧艺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