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38|评论: 0

不许“虾”胡闹!教你绕开10个消费“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期间四川的游客朱先生去青岛玩,原本问好38元一盘的大虾,结账时竟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足足吃掉了1520元。这还不算完,在录音里老板这样说:“再吵吵全论个,一盘蛤蜊38个,两盘760!一盘扇贝12 个,两盘240!”

你说这样的“天价虾”,能吃得起得有多土豪?无独有偶,随后宁夏的网友又爆料:“在青岛旅游,去了家餐厅点了只帝王蟹,店家称重之前直接把螃蟹腿都拔掉,称完后七斤多,且称了就必须买,吃过后结账两个人花了近三千。”

其实不光在青岛,国内知名旅游地的宰客新闻已是屡见不鲜。今儿小编特邀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工作委员会原主任王前虎,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委员石万荣聊聊少数餐馆存在的“潜规则”,帮你规避在外就餐的消费“陷阱”。

陷阱一 活鱼虾小心被调包
不少餐馆都声称鱼虾“全场活杀,现吃现做”,为了证明其新鲜度,还会将活蹦乱跳的鱼虾拿给顾客看。其实,猫腻可能在厨房里,以水煮鱼为例,一些中小餐馆为降低成本,往往捞起欢蹦乱跳的活鱼给顾客看,回到厨房后,却找一条与活鱼大小相近的死鱼进行加工。

经过各种配料烹煮一番后,消费者已无法分辨出鱼的死活。除了“调包计”外,端上桌的鱼虾也有可能被“瘦身”。如果你发现鱼头只有一半、螃蟹缺胳膊少腿,很可能是商家在烹饪时做了手脚。

专家支招:一般来说,鱼眼突出、表皮完整的大多是鲜鱼。水煮鱼若用活鱼烹调,鱼肉片会微微卷起,肉质有弹性。如果挑选虾、蟹等海鲜产品的话,可以在服务员将海鲜捞出来查看时,用小刀或其他器具在蟹壳上做个记号。

陷阱二 海鲜卖的全是水
说起现在餐馆卖海鲜短斤缺两的问题,专家都直言不讳:一般来说,买一斤能给够八两就不错了。有些不地道的餐馆,说是一斤其实也就五六两。

“一般人觉得海鲜利润高,其实并非如此。”石万荣告诉记者,酒楼卖388元一斤的龙虾,很可能进货价就要200多元,再加上租金和人工成本,卖388都未必有得赚,所以只能在秤上做文章。“300多一斤的龙虾,短一两就是30多,而且,这部分可都是纯利润。”

专家支招:宴请时点海鲜是为了档次,一般人也不好意思计较分量,而餐馆就是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才敢堂而皇之地短斤缺两。

自家人如果想吃海鲜,可以点按个收费的,比如扇贝、大虾等,价钱比较透明。如果有条件,还是自己买回家做比较好,毕竟去水产批发市场可以挑到鲜活的,而且可以自己带个弹簧秤,保证分量。

陷阱三 代金券用来“钓大鱼”
“满100元送20元代金券”、“满100元返30元菜品”……这在不少酒楼餐馆都很常见。

很多人基本就是冲着返券去消费的,可这代金券用起来却让人头疼:因为不找零,只有多点菜,这样又花了几十元,之后只好再凑点钱换券,有了券就必须再来消费。如此这般,无意中就多消费了几次,种种限制让人不经意间走进商家设下的“连环套”。

其实,酒店对消费者使用代金券设限制,目的就是让他们每次都有券,每次都用不完。由于餐饮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消费者虽然只付出了几十元现金,其中也已包含了商家的利润,代金券因此成了一个“虚设的诱饵”。

专家支招:一般人为了花掉赠券都会来再次消费,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建议消费者事先对要点的菜有个规划,不要一冲动成了“上钩”的鱼。

陷阱四 热推菜材料快过期
餐馆门口挂出的“热推菜”招牌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大多是为了招揽顾客推出的“赔钱菜”,但也有饭店推荐一些用快过期材料做的菜,甚至可能已经稍有腐坏、变味。

餐馆处理不新鲜原料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加重口味,用红烧、酱焖等做法,掩盖不新鲜的口感和气味;二是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甚至把主菜变成配菜。

比如炒肉丝一般要用新鲜的肉,但肉末豆腐里的肉就未必了。还有海鲜煲、素什锦等原料复杂的菜,里面也可能隐藏着某种不新鲜的原料,吃的时候不易察觉。

专家支招:如果你心仪的“热推菜”做工复杂,可能就要考虑一下了。不妨选择“简单”的菜。如果原料只有一两种,不超过三种,那么其中就很难混入不新鲜的了。

陷阱五 菜好看可能有色素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家炒肉时,无论厨艺多好,牛肉炒后就是褐色的,猪里脊就是灰白色的。这是因为加热后,肉中的“血红素”被氧化,就会变成褐色或浅灰褐色。而在餐馆中,肉菜颜色却普遍很鲜艳。

这是因为,有些餐馆在炒肉菜前,会给肉制品“化妆”,使用发色剂——亚硝酸盐,这样炒出来的肉质鲜嫩,颜色也很好看。有一些餐馆制作“三黄鸡”也会加入色素,让肉看起来更鲜黄。还有一些凉菜,像海带、海白菜、贡菜等,也是加了相应的合成色素,看上去更新鲜漂亮。

专家支招:厨师做的菜可能比你做的好吃,但食物的颜色却无法改变。现在很多菜谱都带图片,那些看起来过于鲜艳的菜,还是少点为妙。

陷阱六 鲜榨果汁不划算
很多人觉得,平时五六块钱的饮料一进餐馆,少说也得10块钱,点起来太亏。其实,可乐、橙汁等饮料虽说到餐馆里涨了价,但其实是最划算的。

餐馆的真正暴利来自鲜榨果汁,少数不良商家甚至会用香精勾兑。一两个水果,加上增稠剂、果味香精,再倒入纯净水,放入榨汁机搅匀,就成了一杯以假乱真的鲜榨果汁。拿水分最多的水果西瓜为例,一整个大西瓜都未必能榨出一扎果汁,其他水果就更不用说了。

专家支招:点瓶装饮料是性价比最高的。出于健康考虑,零热量的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陷阱七 滋补汤基本没营养
“说现在餐馆里的滋补汤九成九都是假的,一点儿也不夸张。”别看菜单上写着天麻、当归、乳鸽、甲鱼等补品,再配上少则58元、68元,多则几百元的高价,里面却基本没营养。

“名目繁多的汤都是用最便宜的大棒骨熬制的汤底做成。那些猪蹄啊、乳鸽啊也是事先煮好,然后剁块放入冰箱冷冻,需要端给顾客的时候,就把肉块和药材一起加入汤底,利用药材的气味掩盖猪骨汤的腥味,就可以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高价汤了。”

汤里经常会用到味重的中药,比如党参、当归等,就是为了给汤加味。再者,这些中药材也基本不是正经药店买来的。

专家支招:汤煲得太久反而营养尽失,餐馆里的汤,都是一煲好几天,里面有的只是高脂肪、高嘌呤,还是少喝为妙。在餐馆就餐时,不妨点现做的西湖牛肉羹、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等家常汤。若是宴请,也可以点银耳羹等,反而更健康。

陷阱八 周一的菜最不新鲜
如果你认为星期一的餐馆不那么挤,是个绝佳的上馆子时间,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餐饮作家弗朗西斯指出:“星期一去馆子,你吃到的可能是周末的残羹剩饭。”

餐馆厨房供餐的原则是———先进的货先卖掉,这代表最旧的材料最有可能上到你的餐桌,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东西坏掉前消耗光。因为供货商通常在周日休假,星期六早晨他们就完成当周最后一批进货,这意味着星期一上馆子时,食材已经放了至少两天。

专家支招:选择那些每天24小时营业的餐馆,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因为他们的客人总是很多,必须每天进货。“一般的餐馆,周末的菜会比较新鲜,为了应对人流高峰,餐馆都会有充足的储备。”

此外,也别在餐馆打烊前去用餐,这时厨师一般都会应付了事,而且厨房已经进入清洗消毒阶段,你的食物接触到清洁剂、洗涤剂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陷阱九 最暴利的菜是土豆丝
很多人认为餐馆里海鲜最暴利,这就完全错了。“往往越便宜的菜,比如炒土豆丝之类的,利润空间最大。卖10元一盘的醋熘土豆丝,成本1元都不到,大家想想就知道了。”

专家支招:中等价位的菜,是性价比最高的。

陷阱十 发票用完是谎言
用完餐结账时,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种托词:“发票刚刚用完”、“今天是周末,税务局不上班,没买着发票”。

其实,这也是部分餐馆获取蝇头小利的常用伎俩,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最为常见,商家往往用以上借口打发顾客,声称只能开收据。还有商家告知消费者如果不开发票,可以换成饮料,也是为了从中牟利。

专家支招:发票是消费者的消费凭证,不管消费金额大小,都可理直气壮地索要足额发票。税务部门也规定,餐饮企业的发票应有一定的余量,并非等发票用完了才能领取。

如果索要发票遭拒,可要求商家在总账中减免与税额相当的费用,或请对方把发票寄到工作单位和家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