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制定规划首先就是要摸清“家底”,否则制定出的规划就容易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十三五”规划要重塑农业安全观、生态观和效益观,“安全在过去是‘量’的概念,现在应该加上‘质’,就是让食物更加安全放心。”农业的现代化有三个前提: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是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必须切实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二、科学谋划稳中求进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应当着重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经济应该通过规划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要推动民生改善更上一层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应该增强忧患意识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近年来在金融体制改革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三五”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的考核指标体系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空气质量等生态文明建设要素作具体量化。要对所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建立完善自然生态产权数据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生态红线管控法规。要严格执行新环保法,规范生态执法、严格生态司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惩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国”,引导全社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四、 推进民生改善 促进公平正义
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每一项内容都牵动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只有牢牢守住“民生”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在民生保障方面应该多强调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确保社会领域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倾斜,让更多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针对备受关注的医改问题,应推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办分离。同时,加快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收支分开,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并且支持社会办医院,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