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下马村改造僵局:仇和主政期间启动,成野狗家园复工无望行至白云路和龙泉路的交叉口时,昆明的公交司机李师傅朝窗外瞥了一眼。即使围墙阻挡了视线,也不妨碍他用一个词描述6年前所购楼盘的现状——大水坑。
一切源于数年前启动的昆明城中村改造。
彼时,在时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强势主导下,昆明有超过300个城中村被纳入改造计划,五华区的下马村也是其中之一。如今,下马村项目却出奇安静,往日喧嚣的工地甚至成了水禽和野狗的家园。
从2009年拿地拆迁开始,承接下马村改造的云南艾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亭地产”)在项目实施中逐渐滞后。最终,窗户纸被捅破,由于资金链断裂、融资困难等复杂原因,工程目前陷入完全停滞。
地产商的“塌陷”引发了一连串问题。项目原名“沸城”被唤作“废城”,下马村也被称为“下马坑”。拆迁村民的过渡费数度延发,最后不得不由区政府垫钱。购房者互称“坑友”,他们的耐心慢慢演变为愤怒,洒向了艾亭地产、昆明公交集团公司和区政府等涉事方,数次出现针锋相对的场面。
9月28日,一则缺少实质性进展的情况说明,再度引爆了购房者积攒已久的情绪,贴在墙上的情况说明随即被购房者们一把撕下。
数年间,下马村逐渐成为曾由仇和力推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昆明城中村改造运动的一个注脚。
仇和落马后,困局仍难解,虽有多方力量从中斡旋,却没有人确定“重启键”何时能够按下。
入局
郑樟武(化名)最初看到楼盘“沸城”的售价时,有些不敢相信。
这里靠近昆明市核心区,交通便利、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完备。在周边房价接近7000元/平方米的时候,“沸城”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太实惠了”,以至于消息传出时,不少人还认为这是一场“骗局”。
公开资料显示,下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预计建设住宅19幢,包括下马村村民的回迁安置房和昆明公交集团公司等单位职工预订的房子,剩下的住宅对外销售。
艾亭地产当时宣称,“改造后的下马村将建设成绿化率达到40%以上,集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并形成一个崭新的城市生活公园。改造完成后,还将在改造区域内考虑独立设置18班级幼儿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生鲜便民超市、城市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及污水处理设施等,为片区居民提供最完善有效的服务。”
项目开工前的2009年4月,昆明公交集团公司与艾亭地产签订了下马村项目合作协议。合作的内容包括拆迁、征地及建设等内容,项目合作本质是“艾亭地产获取合作的低资金使用成本,合作方获取低房价优质的住房”。
除昆明公交集团公司外,还有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昆明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也与艾亭地产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昆明公交集团公司参与集资的人数为2727户。最初的房价约定为4300元/平方米,后又提高到5000元/平方米,并承诺2013年年底交房。
期间,有一定数量的内部名额转出。一名知情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透露,昆明公交集团公司有接近1800个购房指标转入社会,而5000元/平方米便是郑樟武等外部人士需要通过支付转让费才能享受到的“内部价”。
郑樟武告诉澎湃新闻,当时他毫不犹豫地掏了4万块从朋友手里买来指标,目的是改善家庭居住环境。此前他们一家3口住在50平方米不到的旧房子里。
转让费与房屋面积大小、关系亲疏有关,在2万元到10万元不等,多数转让发生在亲戚朋友间,也有一部分几经易手,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这些外部人士被统称为“社会购房者”,有的购房者为了改善自身住房条件,也有的购房者用作投资。一名昆明百货大楼的退休职工为了给女儿购置婚房,从其弟弟手里花了8万元买来购房名额。
除去转让费,他们和昆明公交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职工一样,需要支付订金及一部分房款。因此,视房屋面积和数量,大多数购房者掏出了20万—30万元不等,也有人掏出了50多万甚至上百万元。据《春城晚报》统计,所有购房者集资款加在一起,接近10亿元。
多名购房者对澎湃新闻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工薪阶层,“不是多么阔绰,有闲钱再买第二套。”普通人一口气拿不出这么多钱,为了凑足首付,他们还找亲戚朋友到处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