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367|评论: 3

明代邛州卫指挥使高君赞-------高祥君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0-14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邛州卫指挥使高君赞
高祥君
    高君赞,明·卫指挥使,其生卒时间不详,史、方志也无生平记载,仅在清·康熙甲戌年(公元1694年)、嘉庆戊寅年(公元1818年)两次纂修的《邛州直隶州志》“第十二卷·塚墓”中记:“明·指挥使司高君赞墓,在州南五里汪家山。”(见附件一)那么,高君赞究竟是何人?待愚一一解疑:2006年,笔者从南河中学老师高彩忠处获得一册蠹蚀严重、残缺的《高氏族谱》,此谱纂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是川西高氏第十世祖高世瑛纂的二修《高氏族谱》手抄本,即为愚的家族繁衍迁徙、世系绵延史,引起愚格外专注,促使其潜心研究;经七年采集、探究,收获颇丰,获得大量弥足珍贵的川西高氏入川始祖高君赞及其家族的史料,经甄别、整理后,一个明代驻邛州卫指挥使——川西高氏入川始祖高君赞的生平事迹跃然纸上。现录于后,以解前疑,亦为邛崃方志提供点滴佐证。
   一、高君赞的出生与入川时间
高君赞出生与入川时间,在《高氏族谱》中无明确记载,只有于明成化年间入川的历代传闻,但无从核实。因此,高君赞生于何时、几时入川就只能依据现有家族史料予以推算。
    1、以其第三世孙高国用安葬立碑时间为据推算
在高世瑛公纂修的《高氏族谱》中载明:“三代,国用墓在擂鼓岗(今邛崃市火井镇张坝),明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三月初七日葬,郑氏立碑记。”,据此,以高君赞第三世孙高国用享年一个花甲(60岁)倒推, 则高国用约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即公元1509年;按代与代之间的年龄相差24岁计算,则高君赞与孙高国用的年龄就只相差48岁;再考虑到高国用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兄弟间又以年龄差二岁计,老大与老三的年龄又有4岁之差。综合代差48岁和兄弟年龄差4岁这两个因素推算:高君赞约生于明·天顺元年( 公元1457年,即1509年-48年-4年 = 1457年);若以此作出生时间,则高君赞随军征战入川时间应在成人以后,按20岁计,就约在明·成化十三年至成化廿三年(即公元1477年至1487年)间,与传说的成化年间入川时间基本吻合。
    2、以川西高氏宗族代差平均年推算
    依据川西高氏现有九、十代祖准确出生时间和截止2009年较普遍的20代这几个确切数据,用数学加权平均方法,求出代与代之间平均相差的年数(简称:代差平均年),再用代差平均年就可求出始祖君赞公的出生和入川时间,具体计算见下表:

川西高氏宗族代差平均年

    第几房 第几代  姓  名    出生年   按20代计算   截止年    代差平均年
                               相差几代
长房     10    高恺仁     1724      10          2009       28.5
二房      9    高思明     1702      11          2009       27.9
二房      9    高思才     1713      11          2009       26.9
四房     10    高大炳     1738      10          2009       27.1
     四人加权平均数         1719      10.5        2009       27.6
    从上表可看出:代差平均为27.6年。
    用截止公元年(2009年)减去代差平均年(27.6)乘相差代数(20代)即可算出高君赞大约出生于公元1457年(2009-27.6×20 = 1457年),即明·天顺元年。
    按此出生时间推算,高君赞若20岁后入川,则是在明·成化十三年至成化廿三年(即公元1477年至1487年)之间,与成化年间入川的历代传闻相吻合。
      综上所述,这两种推算结果基本一致,初步可以推定:高君赞约生于明·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约于明·成化十三年至成化廿三年(即公元1477年至1487年)之间随军征战入川。
      二、高君赞的籍贯
在川西《高氏族谱》中记:“粤稽始祖,讳曰君赞,系江南凤阳府临淮关大贤庄人氏,为明都指挥使。”许多人阅后对“江南”所指何地,颇有困惑。但只要细读《清史稿·卷五十九  地理六》就会释然,史稿载明:“安徽:明(朝)属南京。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江南省。”,“凤阳府:元,濠州。明(朝)初升府曰临濠。(明)洪武二年为中都。六年改中立府。七年(1374年)更名凤阳,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由此可知,“江南”是省名,是清顺治二年(1645年)由“南京”改成的“江南”省,凤阳府归其所辖;康熙六年又将“江南省”改成了“安徽省”,凤阳府仍归其所治。因此,江南凤阳府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市。
     三、高君赞官职品阶
    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岁在壬午春三月十四日,高氏族人为入川始祖高君赞第二次立碑(该碑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碑序志纪(此碑志由邛崃南河高佰祥于民国卅八年抄录):“皇明武进士指挥使高公讳君赞、李氏老大、孺人之墓志纪念。……予尝稽谱牒、考世系,我始祖君赞公生于明时,系江南凤阳府临淮关大贤庄人也。由武进士出身,授指挥使,招讨入蜀,坐镇临邛,家住高水井。”
在其他手抄《高氏族谱》中又记:“粤稽始祖,讳曰君赞,系江南凤阳府临淮关大贤庄人氏,为明都指挥使。”
    《邛州直隶州志》中载“指挥使司高君赞”。
     高君赞上述两种不同的职授——“指挥使”和“都指挥使”究竟孰是孰非?据《明史·卷七十六》载,“指挥使”当有“都指挥使”和“卫指挥使”之别。按明朝设置,各省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下辖府、州“卫指挥使司”,邛州属直隶州,显然只能设卫指挥使司,隶属于四川都司;由此显见,在驻守直隶州的卫指挥使司里任命一个“都指挥使”是有违常置的。据此,愚以为高君赞既然是驻守邛州的指挥使,那么他的官职就只能是“卫指挥使”而非“都指挥使”。又据《明史·卷七十六》载,“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品秩并同”,“ 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所以府、州卫指挥使司亦同京卫设卫指挥使一人,为正三品。从上所析,愚认为高君赞之品阶官职应是“正三品卫指挥使”。
      四、高君赞的生平及后裔
    高君赞的生平在其第十世孙高世瑛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的二修《高氏族谱》中记载较详:“粤稽始祖,讳曰君赞,系江南凤阳府临淮关大贤庄人氏,为明指挥使。因双流、新津、邛州牙将阡能、罗夫子、罗浑擎、韩求句、胡僧五贼乱蜀①。我始祖仁慈天赞,不以俘馘为功②,奉命征讨。军至不旬日而五贼皆平,二十四寨望风迎矣。由是,世居邛州镇守,未归故里,落业高水井。而今井尚存,及后物故。卜兆葬于邛州南五里什方堂汪家山,坟墓犹存。”(见附件二)
     综上所述,碑志、族谱和《邛州直隶州志》的记载,以及上述析疑解惑,已使我们明晰高君赞的生平:
    高君赞,明代江南凤阳府临淮关(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人,约生于明朝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武进士。约于明朝成化十三年至二十三年间(公元1477--1487年),因蜀中发生战乱,其随军征战入川,屡获战功,授正三品卫指挥使之职,镇守邛州(今四川省邛崃市),未归故里,娶妻李氏,落业高水井(现存于邛崃市临邛镇城区广场路钟鼓楼西侧高水井街中)。逝后与其妻李氏同葬于邛州南什方堂汪家山(今属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土陶村七组)。膝下有五个儿子:长子高万人、次子高万国、三子高万相、四子高万品、五子高万堂,五人去世后都葬于   其父茔墓前。(见附件三)
    此后,高君赞这五个儿子的后裔人丁兴旺,延续至今已至22代,现主要聚居在邛崃市、大邑县、名山县、蒲江县、都江堰市、芦山县等地,散居广布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仁寿县,雅安市、宝兴县、天全县等川西各地。2008年10月18日,这支川西高氏后裔为其第三次立碑,其碑序道:“现在,墓地修缮一新,墓碑屹立汪家山,告慰了先祖英灵,了却了后世众孙的夙愿。”

注 释:
   ① 平五贼乱蜀之事,据二十五史《新唐书·列传一百一十四》和清代康熙甲戌年(公元1694年)、嘉庆戊寅年(公元1818年)两次纂修的《邛州直隶州志》中记载,为唐代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都招讨指挥使高仁厚所平,非高君赞所为,此为错记。
    ② 俘馘为功: 古代战时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请功。

附件一:《邛州直隶州志》明·指挥使高君赞墓址

图片2.png

附件二:《高氏族谱》(清代残卷手抄本)高君赞生平(右第一至五行)

图片4.jpg


附件三:
《高氏族谱》(清代残卷手抄本)绘高君赞和五子墓在汪家山墓茔示意图
图片3.jpg


                                       2013年6月15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2_副本.jpg 图片3_副本.jpg 图片4_副本.jpg

发表于 2015-10-15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家谱很有意思,但是在古代,一般人家都没有家谱,有家谱的应该都是官宦人家或者大商人家。

发表于 2016-1-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外多年,由于有了他们我知道我的祖辈的传奇的历史,川西高氏第十八代高泽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