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元山发现一批文化厚重的自然景观 元山发现一批自然生成,文化厚重的景观。该景观以元山乡共和村七组为中心,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为元山最大平原,“白岩脚”峭壁长约 公尺,高约 公尺把山梁和平原分开。据当地群众讲,自明末至今,这块地域就有“五门九寨”和“一城、二景、三洞”之说。 一、进出五条路,分别是观音寺、后坝沟、烂湾子、石洞口、肖家坎;且每条路在明清时期,每路出入境处都有简易“关隘”,一遇兵灾由该地民众轮流值守,现在两处遗址;九寨为刁家、大雁山、插旗山、云台山、寒牛山、马口山、大寨山、笔架山、王家山九寨。这些寨大都寨门、寨墙完好,是明末清初这一带百姓躲避兵灾的场所,至今巍峨雄峙 。 二、“一城堡二景致三洞穴”是: 1、神秘的柳枝城堡。城堡基础为座东南向西北(神秘)建筑,石质基础。此地李姓口碑传说为唐代。现有龙门、甬(照)壁(或称石屏风)、城墙(围圆约6500米)、给排水系统、城门4道、配套工程的东、西花园、水阁凉亭等基础部分。且大部分设施已垮塌;只部分遗址仍旧完好。传说这是公元681年后,巴州府为谪贬太子李贤所建的“住所”(所以大门敢称龙门),但到基础完工木工开斧那一天,几支喜鹊将木渣含上向今巴州方向飞去。人们跟随喜鹊追去,发现木渣在今双鹿乡五堡城。但州官到现场看,柳枝城、五堡城地势皆好,但无河流(养龙),故请废太子仍在巴州居住。此时,不知是谁将为李贤修城之事,夸大其词去长安举报,害得李贤被其亲母(武则天)派人所杀,柳枝城址被遗弃,无人敢在地基上修建房屋。直到明末,大部基础已被藤萝荒草淹没。清初才由李姓先祖九鼎“插占”,也只利用了部分,大都改用途和继续废置。解放前因人口众多,才在当年地基上修了些房屋,成了今天样子。 2、魁星镇邪与天女散花。【1】清初,李家虽人丁发展很快,但没有出过文人,且每天傍晚,人们在今魁字山下水井取水时,总觉在今魁字处时有时无一个女人披头散发的影子坐在岩上,人们很是害怕,于是由当地道士李时昌,去终南山请一道士用朱砂书一巨大魁字 “镇邪”。从此岩上不再有女影,且山下在近200年内,出过5个文生、贡生、廪生(其中县令1人);大多数民众的文化、思想、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七社农田平整、灌溉便捷,民风淳厚,历无诉讼,是平昌的“风水宝地”之一。传说一日。西王母由侍女陪同,在南天门口观望人间美景。王母高兴拍手曰“好景”!不想惊动一捧花篮的侍女,她一趔趄,竟将篮中花朵散出,降在白岩脚临山脚一带变成石头,大者逾丈,小者盈尺,深陷泥中至今无法移走,四周10里再无第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3、天生三洞分别为①藏牛洞:在“白岩”峭崖立壁山下树林结合部,约有面积40平方米。明末清初,此洞为百姓避险防灾之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冬月,蓝大顺农民起义军的朱二统领(不知名)率众万余,占岳家寺、江口场、趋元山境欲去得胜占通江经过本地,乡民为避其势众,将全部耕牛牵入洞中保存,临近乡邻耕牛均未受损,为纪念,民众一代一代称此洞为“牛圈二台”。②女儿洞:距藏牛洞右约50米,又一天然山洞,深约50米,宽约100米,共5000多个平方的洞穴,明清时中间用土筑成隔墙,洞口用石条砌成防护“城门”,内设有贮藏室和水井,亦是为躲避“朱贼子”(朱二统领,《巴州志.纪乱》载)。五路九寨的成年女孩全部藏匿于此,有当地贡生李卓然带民众在此据守,“朱贼子”到白岩脚攻击数次都被洞外“滚木擂石”砸退而不克。由此后,该洞就被后人称之为“女儿洞”。③临渊洞。洞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黄水潭”故称。在临渊洞右侧有两根巨大的石笋(未测量),笋身距山岩1-2米,人不可过,基部立于白岩脚斜坡上,数千年不动,至今令人咋舌;又距地面50米处壁陡的崖石上,有石造扶梯二处,有天然缝隙(只容住一人),上置有简易遮雨瓦棚,临地坎处有石灰泥墙,故又称“花石洞”,其中一处有滴水。山下居民李时昌常年在此修道。传说他能“驾簸箕云”和“撒豆成兵”。清嘉庆三年入“巴州白莲教”,大都在川、陕、楚一带的老林,随义军头领苟文明一道与清军作战,至七年,不幸被俘,在西安被朝廷下令“点了天灯”(巴州南龛坎有其名记载) 三设想:㈠只培修柳枝城全部基础,修旧如旧,自然景观只需陪补、装扮、“勾勒”;㈡田地宜引进高附加值的粮食品种,不再重复现有品种;㈢一但形成旅游资源,游客的饮食不再重复肉食,要做成有白岩脚的特色。 如此,一处“自然生态、民间文化大观园”成矣! 何茂森、罗均发 2015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