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听歌,如自己年轻时一直向往的城市生活,也可称之为农村娃、山里娃的都市梦。
“我在乡下。”现在当别人问起我时,我回答的语气是淡淡的、面孔是微笑的、心灵是平静的。没有自豪、没有无奈,语气里什么别样的褒贬好像也没有。是的,真的没有。
今晚敲击这些文字时,想起了近期喜欢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上的一首插曲《好久不见》: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想像着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拿着你给的照片/熟悉的那一条街/只是没了你的画面/我们回不到那天/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挥手寒暄/和你坐着聊聊天。”
爱过,痛过,挣扎和无奈过,还不能放下吗?泪泉涸了,心且不息,那是一段怎样的少不更事和不甘落寞的心能值得自己长时期的走不出心魔?我仔细的回忆起我曾经走过的那一段心路历程。
诗人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当时甚以为然,视为座右铭,但现在看来,这句话并不适合我。自以为自己智商尚可情商不足。临近毕业时,一直想留在城市。而那时我喜欢的她正在省会上班。我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打长途电话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一封封的信笺却承载着最真的情和最纯的爱。
记得没有去过几次省会找她,但并肩走在春熙路街上的画面一直萦绕在心。后来明知道这段感情会无疾而终,但还是不舍,并且在穿行地道桥上的雨中流了泪。
一列火车入站,一列火车出站,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漫无目的的游荡中,一家外资企业同意录用了我。这一年张学友的《吻别》也还在流行。歌词是这样的,“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夜,让风痴笑我不能拒绝。”而不是,“这咸咸的告别,在海岸线终结。”
在城市商厦中的外资企业让我报到的那天我没有去,而是继续留在县城的一家小站上打着一份工。那一天很忙忙碌碌,那一天也喝了一些酒。因为我的酒量很好,所以那一天也如往常一样没有醉。
“男人只有成了家才会变得像个男人”,不知何时从何方听来这句话,但用在我的身上却很合适。以前的自己一点家务活也不会做,现在却做得头头是道,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妻子是个标致且懂事的女人,“出得厅堂,进得厨房”,虽说家庭生活有时觉得欠点情趣,但还是有着高高的幸福指数。
有段时间,因为在职学习及工作的缘故,开始有机会在繁华的城市中穿梭。“乱花渐欲迷人眼。”喜欢在城市游荡的感觉,也很伤在城市混的不如意的朋友。听他们神采飞扬的语气,我为他们高兴;听他们闯荡的心酸,我也陪他们一起嗨歌。但不长时间,就觉得倦了,没有根的感觉,如在树头的绿叶和红花,虽艳、美,却短、飘。认识朋友的共识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都难以找到家的感觉,或者说踏实不下来。
偶然的一天,很偶然的一天。在吃自助餐时遇见上学时很美的女孩。她说你可能不知道,我曾经暗恋了你很长的时间,每天……。忘记她说些什么了,心头有些吃惊!我真的不知道呀!现时的她还是如当年般温柔、妩媚,一举一动更是多透出了一份成熟女人特有的魅力。虽目眩神驰,却心如止水,无奈,只能说声“谢谢你的爱”。回家后很平谈的告诉妻,妻也很平淡的样子。我说,“你该表现出吃醋的样子啊。”
有一年,夏季,因要准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辨,所以提前一天到了省会,准备住上一晚。街上开车很是拥堵的。把家住到停车场后,一个人开始在人群中穿梭,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地方,曾经留下过温馨的地方。唉,伤过、痛过,还是放不下吗?心在,纵使天涯海角,也不过是咫尺之距!可心又在哪?
日子如天台山的瀑布,春冬水少,夏秋水多,年复一年,不知几年。 台湾作家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夏意渐浓、莲花将开、近乡情深,心絮不在浮飘,思绪亦不再游荡,我已经喜欢上了、开始用心聆听、甚至能跟唱起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知道这是我们敬爱的彭妈妈的名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