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97|评论: 7

[交流共享] 【荐文】且说剧场的叫好和掌声 ﹝老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且说剧场的叫好和掌声

老田

  从五十年代初到1964年,我在北京的各大戏院听了很多戏,在去年的《观剧漫忆》中约略地做过回忆。听戏要花钱买票,到现场身临其境,为的是领略那醉人的剧场氛围。有人以为看奥运会开幕式,去鸟巢还不如在家看电视清楚;看球赛也不如看转播更好。可是真正的体育迷、球迷还是愿意花钱、排队买票去现场,为的就是那个气氛。这一点非个中人难以体味。
  说到京剧,北京的观众比较含蓄,至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初是这样。在我多次听戏的纪录里,除了1957年听侯筱孙三位的《战宛城》台下有人喊好之外,不管是多好的戏,观众都是以掌声鼓励,没有人叫好。您现在可以看到的如1956年9月3日大合作戏《四郎探母》的音配像,是根据那天的实况录音制作的,您可以听到许多次热烈的掌声,但是绝没有叫好的。另外像国庆十周年梅先生与中京院合作的《穆桂英挂帅》、1957年春末梅谭合作《御碑亭》、马谭裘1955年夏合作《群英会借东风》,1958年梅马合作的《汾河湾》,1957年初的三场窝头会,还有许多好戏,都是听不到喊好声的。也有些音配像中可以听到观众尽情地叫好,那多半是从天津、上海找来的录音。那里的观众更热情更奔放。如果是1947年杜寿义演的老录音或是47年梅、程在上海演出的老录音,那观众的热烈几近疯狂,听了会让您想象到演出是多么精彩。
  时至当代,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北京的观众在剧场鼓掌、叫好,可比五十年代热烈多多了。我听谭富英先生的《托兆碰碑》、《乌盆记》,分别落十二三个好,可以说是个人单场最高纪录了。
    现在,不少角儿,一场戏下来,能落好几十个好,有时让人觉得这好叫的太廉价。是现在的演员比五十年代更优秀了么?是现在北京的戏迷比五十年代更多了么?大概都不是。演员是要捧,但不可过分。如果其中再有人为的成分,制造些虚假繁荣,那就更没意思了(这是我去年在剧场亲眼所见,就不详说了)。
     1955年梅先生在劳动剧场唱全部《宇宙锋》,整场唱作,只落一个好。可那也还是梅先生,无可替代。谭富英先生在《楚宫恨》中,唱“拆散了弟兄两离分”那个“两”字曲折迭宕,非常好听,可台下毫无反应。到现在我只要听到这句,一定在屋里大声喊一句好,以补剧场录音的遗憾。我以为就这一句来说,谭先生之后无人能及,他没落着好,仍然是好,谁也抹杀不了。有个高儿就叫好、鼓掌,耍个水袖就“开花”,会让演员觉得自己不错了,观众多欢迎啊,其实还差的远呢。演员的优劣在你的唱念作舞的真功夫,绝不在一场戏落了多少好。捧角者们,千万别“捧杀”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0-2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10-2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5535503620120730162837056.gif

发表于 2015-10-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赞!

发表于 2015-1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61806hh9stf1wrtfwkllb.gif

发表于 2015-11-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2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传统戏曲式微的情况下,不要怕捧殺,掌声和叫好声多多亦善,至少可鼓厉演员认真演戏,也可以给人印象—演出市场还祘热闹!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