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song2007

“仙山看云海,峨眉邈难匹”— 麻辣社区助我上金顶。

[复制链接]

2014年优秀摄影师 2015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贺宋老师,耍得舒服,拍得巴适,从下缆车的雷洞坪到金顶还是够爬一阵的了,峨眉山我从69年起是上去n次了,故事还有点多,现在是既爱又讨厌,有时间咱哥俩细聊!;P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xiess 发表于 2015-11-7 17:56
恭贺宋老师,耍得舒服,拍得巴适,从下缆车的雷洞坪到金顶还是够爬一阵的了,峨眉山我从69年起是上去n次了 ...

吙哟!谢老师第一次爬峨眉山,足足比我早十年,那时侯老的金顶华藏寺应该还在。啥时间相聚,一定要听你讲你和峨眉山的故事。
我是79年第一次爬峨眉山的。那时候,文革灾难结束不久,我们第一天从报国寺起程,经过清音阁、当晚住洪椿坪,但不知道有个“洪椿晓雨”。第二天爬九十九倒拐到仙峰寺(九老洞)遇仙寺,再爬上连望坡,夜宿在洗象池,当晚皓月当空,但我们不知道“象池夜月”是十景之一。途中看到栱桐花也不认识。峨眉山自然景观虽美,但庙宇佛寺等人文景观破坏严重,尚待恢复。第三天一早又动身,经雷洞坪、接引殿,下午才到金顶。只看到一地烂砖破瓦,几堵残垣断壁,据说是几个红卫兵烧火取暖,引发火灾,山上哪来的水救火?木结构的古迹—金顶华藏寺就这样毁于一旦。那一天,山顶上雨雾弥漫,什么金顶佛光啦,云海啦,都没有看到,也没有看到那个古碑,唯一的感觉就是冷,人人都租一件军大衣来披起。晚上睡在一个铁皮屋顶的房子里,舖盖又冷又潮湿,简直活受罪。第三天从息心所、万年寺下来,这条路倒是近一点,但是很陡,很伤脚。没有旅游车和缆车,上山、下山总共100公里,三天走下来,个个都变成了跛子,杵个拐棍回家,随后几天解手蹲下都困难。见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11-2 22:53
佛教不会将佛像放在露天,乐山大佛以前都有个大佛阁罩着。峨眉山在金顶修露天普贤像违背了佛教的传统 ...

那年月,中国人对佛教是真诚的信仰,修个楼阁来为佛像遮风挡雨,是礼佛敬佛的本份。现在的佛像虽然修得越来越高大辉煌,但主要是地方搞的形象工程,让佛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才好吸引眼球。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舟戈 发表于 2015-11-2 18:04
游峨眉山游得愉快,上了七旬的的人爬山是要点勇气与体力的,佩服宋老师。非常欣赏这组游记片,内容丰富,注 ...

舟戈老师和我硬是有缘哈!峨眉的龙池乡我曾经在“三年人祸时期”去过。那里的“强华铁厂”原来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私人企业,“易帜”之后就被人民政府没收了。“三年人祸时期”那里工人生活之惨,和你《两代沧桑》里讲的一样。那时候,整天想的是咋个把肚儿盔园,哪个晓得爬峨眉山吆!

2014年优秀摄影师 2015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5-11-7 20:52
吙哟!谢老师第一次爬峨眉山,足足比我早十年,那时侯老的金顶华藏寺应该还在。啥时间相聚,一定要听你讲 ...

宋老师晚上好!我在2012年5月参加了麻辣社区与峨眉山管委会组织的一次[你出游,我买单]征文比赛,得了一个二等奖,奖品与你现在一模一样,也去享受了,不过没有再上山。那个帖子名【初恋峨眉山】,因当年没有照相机,只能文字描述,也是遗憾。请链接:http://www.mala.cn/thread-4632301-1-1.html

2014年优秀摄影师 2015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5-11-7 20:52
吙哟!谢老师第一次爬峨眉山,足足比我早十年,那时侯老的金顶华藏寺应该还在。啥时间相聚,一定要听你讲 ...

借此又重温了2012年5月的那篇获奖帖子【初恋峨眉山】,感觉还好,还看见宋老师的顶帖支持鼓励!http://www.mala.cn/thread-4632301-1-1.html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5-11-7 21:22
舟戈老师和我硬是有缘哈!峨眉的龙池乡我曾经在“三年人祸时期”去过。那里的“强华铁厂”原来是一个颇具 ...

龙池其实就是峨眉山的背后,除了当时十天一场的赶场有些闹热——人看人,又不准农民卖农产品,卖就算投机倒靶年代,寒天硬是清静得很,通往龙池爸社的碎石公路,就成了当兵的训练急行军的路了,路两边的小煤窑随处可见,农民煤工几乎是人体(全裸)拉一长条筐煤出窑,应该是爬出来的……我的印象太深了,《两代沧桑》中有描述。说的他们进煤窑每天十分工,十分工只投两三角钱……

发表于 2015-11-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5-11-7 21:05
那年月,中国人对佛教是真诚的信仰,修个楼阁来为佛像遮风挡雨,是礼佛敬佛的本份。现在的佛像虽然修得越 ...

      此言极是。过去造佛像是为信仰,现在造佛像是为旅游。中国的传统文化拿给这些想钱想疯了的人越整越肇。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舟戈 发表于 2015-11-8 08:32
龙池其实就是峨眉山的背后,除了当时十天一场的赶场有些闹热——人看人,又不准农民卖农产品,卖就算投机 ...

向舟戈老师问好!我昨天才读到《两代沧桑》周老四参军拉到龙池训练那一段。新兵蛋子受气哦!周顺儿明明是左拐子,班长非要喊他用右手打枪,右手投弹,咋个比得过人家嘛?世间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xiess 发表于 2015-11-7 22:24
借此又重温了2012年5月的那篇获奖帖子【初恋峨眉山】,感觉还好,还看见宋老师的顶帖支持鼓励!http://ww ...

今天把谢老师三年前的贴子,再读一遍,再一次被谢老师的游记所感动。谢老师第一次上峨眉山就交上好运,看到了日出。这一段写得特别精彩:“茫茫的夜空还星星闪烁,天边已透出一点光亮。一线红云露了出来,一颗金黄色象鸡蛋黄一样的亮点慢慢变大,变亮,映得满天都是彩霞,金黄色的太阳慢慢往上升,那火球的边缘粘在彩云上,一拉一拉好久都脱离不开,突然一瞬间,金黄色的火球一跃而跳出云端,直冲天穹,射出耀眼的光芒,天幕一下被拉开,天空变成了碧蓝。峨嵋山最最壮观的一幕从此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虽然谢老师当年没有照相机,没能拍下这个画面,但读到上面一段描述,已经让我想像到那美丽的瞬间。
现在谢老师换了数码相机,何不选个好天气重上峨眉山拍摄金顶祥光。赶成都东站早晨7:30或8:08的动车,一个多小时就到峨眉山,又方便,又快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舟戈老师描写龙池煤矿的样子实在精彩:“路两边的小煤窑随处可见,农民煤工几乎是人体(全裸)拉一长条筐煤出窑,应该是爬出来的……”。如果你当年有个相机,拍一组黑白照片,现在发表出来,也许会得到普利策摄影奖。

发表于 2015-11-10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老师人品超好,峨眉清晰看贡嘎。

我是索道建成运行那年上去的  票价好像是7元。运气不错,看到日出。

出差挤时间去的,下山一天时间,还坐一段滑竿,当晚乘火车到成都,然后赶回重庆。腿痛了一周。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10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5-11-9 22:43
舟戈老师描写龙池煤矿的样子实在精彩:“路两边的小煤窑随处可见,农民煤工几乎是人体(全裸)拉一长条筐煤 ...

哈哈,宋老师会开玩笑。
说起也有点巧,你上峨眉山,让我产生厚重的联想,哪晓得你读《两代沧桑》,也读到峨眉山脚的龙池,龙池的故事后头还有,一直到下一个大章节,当时的成都兵酷似民国凤凰山的武棒槌,最后把龙池公社(乡场)肇枯了……好在队伍终于拉往成昆线(西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清清 发表于 2015-11-10 06:38
宋老师人品超好,峨眉清晰看贡嘎。

我是索道建成运行那年上去的  票价好像是7元。运气不错,看到日出。
...

首先向山清清问好!“索道建成运行那年上去的  票价好像是7元。”是哪年的事了啊?现在从接引殿到金顶的缆车(往返120元)。
成都东站到峨眉山的动车,从早晨7点半始每天来回十几趟(票价65元),峨眉山旅游车站到雷洞坪的车半小时一趟(往返90元)。从接引殿到金顶坐缆车只需几分钟(往返120元)。现在到峨眉山金顶看云海,从成都去,当天往返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一点都不累。当然,如果要看日出、佛光就要在金顶或雷洞坪住宿,还要看运气哈。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11-1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5-11-9 22:16
向舟戈老师问好!我昨天才读到《两代沧桑》周老四参军拉到龙池训练那一段。新兵蛋子受气哦!周顺儿明明是 ...

峨眉山的龙池,给我印象太深了,宋老摆周顺儿,一笑了之。贮存器末愉快宋老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