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初中的时候,学政治思想课,有一句话: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当时深以为然。
那么,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主要矛盾是否已经改变?查看教科书和媒介,没有变。
马克思不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吗?
其实,现在-----不是现在,以前和现在,人民的教育程度大大提高,文化和技能,才学和智慧,都繁花似锦。他们的报负很高,希望有自己的一个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现实中,往往没有这样的舞台,这就是所说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不见北大生卖猪肉,英雄多饱食终日,志士成贩夫走卒。是不是中国真的是人才多得要不完了?不 是的,真正的人才,缺!他们没有舞台。
所以,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众日益增长的才智和所需要的舞台的错位的矛盾。
今天我们毋庸置疑,许多的位置分配,不是按你的才华而定,而是靠背景,人情的裙带关系,靠金钱的疏通,靠吹捧拍,真正的志士又不愿意低头的,只有卧龙岗在野。虽然近年来所谓选拔人才公开公平公正,那也是局部的,作秀的,根本没有变。
在一个单位,领导岗位被某庸才占据,英雄在台下还要仰其鼻息,眼看干出一件件蠢事或者不干或者干出很一般的事情,也轮不到你其他人的份。
那么,大到一个县,市,省。。。。。。呢?
英雄需要一个舞台,施展自己的治县治市治单位的才能,谁能给他们这样的舞台?所以,古人说,知遇之恩,知遇是一种恩。千里马耕田是一种悲哀,士,是可以为伯乐而死的。
连范跑跑都说,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活得时间之长短。而在于自己的光芒能得以放射出来。
不是只有坚持某个人的领导,某单位才能好,其实,别人一样的爱家乡爱祖国,别人可能比你干得更好。
应该改变某些东西了,让选拔制度真正成为用人才的制度,让选拔制度真正成为让选票当定音锤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