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峰会暨招商推介会召开,我市380余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会,电商企业“抱团”发展,标志着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那么,我市电商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难题?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起步阶段电商较为零散
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共有486家。晚报记者采访发现,我市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虽然不少,但较为零散,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
谈及我市电商企业发展情况时,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张占文表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间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带动性较强,以我市零售行业为例,一些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电商,并在网上形成平台,就可以带动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张占文说,此次峰会,北京国联、四川大雅、国盛基业、成都兴霞等大型电商平台入驻我市,有利于我市电商企业整体发展。
产品及区位优势明显
今年5月15日,淘宝特色中国·巴中馆开馆运营。这是我市召开首届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以来第一个正式落地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截至10月27日,巴中馆入驻商家共计71家,实现销售额3200万元。该馆项目负责人鲜波说,我市地方特色产品较多,质量较好,得到了各地网友关注购买。
除了产品优势,我市电商企业发展还有哪些优势?“我市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地理位置优越。”张占文说,基于区位优势明显,电商可以走向全国各地。
通江一家生态农业的电商平台,正是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造的。“我们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通过网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模式向市民提供生态农产品。”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物流成本高缺少专业人才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为节约物流成本,本地电商也不断思考出路。平昌一家主打蔬菜销售的电商平台,不依托第三方物流,当天接到订单,当日就会把货送到县内客户手里,周边县区次日送达。“以前包车运输,物流成本不小,现在自己运输可以降低30%的成本。”该电商平台负责人任军说。
“我市物流成本在全省及全国来说都明显居高。”张占文表示,我市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相比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成本自然较高。其次,由于产品单项运输较多,也导致运输成本变大。另外,乡村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
除了物流成本较高之外,也缺乏从事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2020年电商交易额超400亿元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意见》规划,到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突破200亿元,建100个电商村、1000家网店;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亿,建1000个电商村、10000家网店。
张占文表示,此次峰会标志着巴中电子商务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到2017年,全面建成“一馆一中心一平台”,一馆即特色巴中馆(淘宝馆、京东馆、苏宁馆);一中心即秦巴农产品交易中心;一平台即巴中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构建秦巴区域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秦巴区域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创业平台。(巴中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