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87|评论: 1

心系患者的针灸医生——记宁南县中医院副院长邓远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3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系患者的针灸医生
                                                  ——记宁南县中医院副院长邓远秀
一名普通的针灸科医生,她以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为病人搭建“遮风避雨”的港湾。工作中兢兢业业的她,灵活地将针灸、康复等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临床实践,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誉。
在她的生活中,医院已经成了她的半个家,两点一线的工作,让她的嗓子一直处于沙哑状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耐心的为患者诊治病情、疏解烦恼。
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当看到患者痊愈的笑容,她就会感觉到有一种新鲜的活力注入“体内”,让她“火力全开”地投入到下一个工作中,将丰富的针灸技术和充沛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医疗事业中去。
打通针灸治疗“沟渠”
1975年出生的邓远秀,在宁南县景星乡农村长大,自幼好学、对医务工作十分热衷,18岁那年她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针灸学校中医康复班。
1996年7月,学成归来的邓远秀,成为了宁南县医疗战线上的一员,在松新镇中心卫生院拉开了医务工作的帷幕。  
为了使自己所学专业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刚刚参加工作的邓远秀,大胆的规划着针灸治疗。通过在患者中走访调查研究,她意外地发现医院以前开设了针灸治疗,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很多人还在为没能继续“享受”针灸而感到叹惜。
于是,邓远秀提出组建针灸科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上级的支持,历时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后,松新医院针灸科于1996年9月正式挂牌为患者服务。
针灸治疗带来“福音”
针灸科一成立,前来应诊的患者是络绎不绝,邓远秀不分上下班,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善的为人逐渐赢得广大老百姓的肯定。在90年代工资不足五百元的情况下,她经常自掏腰包请离家远的病人吃饭、替病人付药费,主动为病人提供糖水、开水,当时她的工资有一半是用于患者。
家住松新镇上游村的邓世美,头痛长达几十年,多方求医仍未改变病症,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针灸科求治。由于患者没有经历过针灸治疗,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邓远秀便从心理上积极暗示她、鼓励她、帮助她战胜胆怯,认真地给她讲解针灸治疗的特点。邓世美慢慢地才接受了,经一段时间调治,她的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最后痊愈。
已移居西昌的宁南人李时莲,因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全身关节疼痛,然而在各大医院接受治疗后,病症好转的迹象不明显。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她,以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在回宁南探亲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针灸治疗能调节她的症状。于是她专程从西昌赶到宁南县中医院针灸科找到邓远秀,想接受针灸接治疗。经过认真诊断和询问后,邓远秀判断出她不仅仅是生理上有问题,而且存在轻微的抑郁症状。于是针对患者病情,她做出一整套治疗方案,一方面她给病人实施针灸疗法,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安慰她、关心她、鼓励她,针灸、心理治疗反反复复实施了一年,她的病情得到较大的改观。也是因为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两人成为了难得的“知己”。逢年过节的时候,李时莲总会跟邓远秀通电话或发短信。
“无论在什么岗位,仅仅满足于能干是不行的,还必须干好,干到一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邓远秀这样说道。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日常工作中,他十分体谅病人的困难,尤其是对来自农村的病人,为了让病人尽早康复出院,她从不分是否休息日,都会及时帮病人安排治疗,尽可能地为病人节省住院时间和节约费用。
理论与实践的“碰撞”
2004年,邓远秀调到宁南县中医院针灸科,她大胆创新,坚持依靠“项目带动、人才强科、科技兴科、内引外联”的方针,不断挖掘针灸科内部潜力,狠抓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带着临床工作中的诸多疑问,带着为更多病人解除病痛的愿望,邓远秀先后参加了2007年四川省“穴位埋线技术的临床应用”培训和2009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四大经典”骨干培训,她倍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培训回来后,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时间外,她整天都泡在医院里研究病例和穴位。
2010年在参加“四川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师资”培训后,她担任了宁南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的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将这些适宜技术一一开展,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2011年在成都参加全国治未病培训归来后,她大胆地在临床上首次开展三伏灸及三九贴敷、灸法、走罐法等特色治疗,慢慢地将针灸治疗带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无止境的追求中,最大的乐趣在‘救死扶伤’中,最大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邓远秀说,“成绩和荣誉只能证明昨天,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一如既往地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解除病人疾苦视为自己崇高的职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2-5 22:13
顶一个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